[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锁孔保护防尘的智能锁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0053.9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兴主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7/00 | 分类号: | E05B17/00;E05B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顾晨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锁孔 保护 防尘 智能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锁孔保护防尘的智能锁,其包括:基座、螺杆、限位板、推动弹簧、锁盖、凸缘、密封圈、把手、射频识别区、指纹识别区、固定座、插孔、插杆、推板、连接弹簧、壳体、凸块、凹槽、复位弹簧、卡块、导向块、滑槽、密封垫、连接轴、缺口、锁芯、端头、钥匙孔、安装座、存放盒、活性炭颗粒填充层和细孔。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采用壳体进行钥匙孔处的防尘保护,壳体的紧密贴合能够避免灰尘的进入,同时具有防锈保护性能,设置有活性炭颗粒填充层能够实现智能锁内部湿气的吸收,同时具有方便开锁优点,提高使用时的便利性,采用推板隐藏式设计,能够实现智能锁外观协调的同时,能够提高智能锁的安全性能,同时不影响用户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锁孔保护防尘的智能锁,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锁孔保护防尘的智能锁,属于智能锁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智能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电子锁不能称之为智能锁,智能锁智能体现的标志是能否手机联动和操作,现在的智能锁不同于以往的“先开启再扫描”的方式,扫描方式非常简单,将手指放在扫描处的上方由上至下的扫描就可以,无需将手指按在扫描处,扫描的方式更减少指纹残留,大大降低指纹被复制的可能性,安全独享,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智能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是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使用非机械钥匙作为用户识别ID的成熟技术,如:指纹锁、指静脉锁、虹膜识别门禁、磁卡、射频卡和TM卡等,在银行、政府部门、酒店、学校宿舍以及居民小区等以下场所应用较多,在安全技术防范领域,具有防盗报警功能的电子密码锁代替传统的机械式密码锁,克服了机械式密码锁密码量少、安全性能差的缺点,使密码锁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性能上都大大提高一步。
在专利文献“CN210289391U一种锁孔挡板”中,其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方便安装和拆卸,方便维修,方便更换零部件,能有效防止生锈、小虫进入等情况的发生,增加门锁的使用寿命,门孔被档后,增加美观度,另外采用弹性挡板使用简便,但缺少隐藏功能,智能锁在出现开锁功能失效时需要使用钥匙开锁,锁孔处容易沾惹灰尘,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堵塞锁孔,影响智能锁的正常开锁,虽采用锁孔挡板能够进行锁孔处防尘设置,但使用不便,给智能锁打开带来不便,通常的锁孔挡板打开便捷,不具有隐藏,在出现盗窃时增加财产损失风险,加快智能锁通过锁芯进行解锁时间,增加了盗窃风险,同时锁孔不具有防锈功能,容易使外界的湿气进入锁孔而导致锈蚀问题,造成开锁不便甚至无法开锁问题。现在尚没有一种结构合理可靠且具有隐藏功能且能够提高安全性能的具有锁孔保护防尘的智能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采用壳体进行锁孔的防尘保护,在使用时只需推动推板即能实现壳体的打开,单手操作方便,并具有隐藏功能,推板嵌合在智能锁一侧,对壳体打开部位进行隐蔽设置,提高安全性能,在出现盗窃时增加开锁时长,能够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在用户使用时能够快速打开壳体,并能自动弹开,方便通过锁孔进行智能锁的开锁。
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进行开锁后推动壳体即能实现壳体的关闭,方便进行使用,并能够进行壳体的锁紧,可提高钥匙孔处的保护,即能起到防尘作用,也能降低通过锁孔处开锁而发生盗窃的分线,同时锁盖、壳体与固定座完美拼合,能够保证智能锁外观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提高智能锁的整体性。
进一步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在进行使用时,能够实现锁芯处的防锈性能,采用壳体与智能锁基座的密封贴合能够避免外界湿气进入,可提高智能锁的使用寿命,在智能锁内部设置存放盒能够对湿气进行吸收,可避免开锁过程中造成锁孔发生锈蚀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德施曼机电(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00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