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钩式空腔内台阶深度高度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0751.9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8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严萍;谭妮娜;张江峰;孟前;刘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G01B5/18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龙超峰 |
地址: | 5611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钩 空腔 台阶 深度 高度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钩式空腔内台阶深度高度测量装置,包括主尺和副尺,副尺套合于主尺上,主尺端部固定有深度定位钩、高度定位钩,深度定位钩、高度定位钩上对应设有共面的深度定位基面、高度定位基面,深度定位钩宽度与高度定位钩宽度相等,副尺上所有副刻度线总长与主尺上相应数量的主刻度线总长相等,当将副尺与深度定位钩并拢时,零号副刻度线与深度定位钩宽度或高度定位钩宽度相对应的主刻度线齐平。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操作方法类似于游标卡尺,简单且方便,易于技术人员掌握,简化了测量过程,并且深度定位基面与高度定位基面共面,使测量基准达到了统一,减少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结果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钩式空腔内台阶深度高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造业领域中,为了保证零部件的制造质量,需要对零部件各个形状要素特征进行测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时常遇到一些具有复杂形状的零部件,需要测量其内部空腔内台阶上端面相对于空腔开口端的深度以及该台阶下端面相对于其上端面的高度,对于该项尺寸要素,现有的游标卡尺只能测量得出空腔内台阶上端面相对于空腔开口端的深度,而无法对该台阶下端面进行测量,只能依赖采用三坐标仪对该台阶上端面和台阶下端面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方法耗时时间长,而且三坐标仪价格不菲,对于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而言,难以承受,硬件投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钩式空腔内台阶深度高度测量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钩式空腔内台阶深度高度测量装置,主要包括主尺和副尺,所述副尺套合于所述主尺之上并且可沿着所述主尺长度方向相对滑动,所述主尺端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深度定位钩、高度定位钩,所述深度定位钩、高度定位钩上分别对应设置有深度定位基面、高度定位基面,所述深度定位基面与高度定位基面共面,并且所述深度定位钩宽度、高度定位钩宽度均为δ,在所述主尺上等间距地标印有m条主刻度线,并且各条主刻度线还按照自然数递增序列顺序从零开始依次编号,在所述副尺上等间距地标印有n条副刻度线,并且各条副刻度线还按照自然数递增序列顺序从零开始依次编号,m、n、δ均为正整数,并且m≥n,所述副尺之上n条副刻度线排布区域的总长度与所述主尺之上n-1条主刻度线排布区域的总长度相等,当将所述副尺与所述深度定位钩并拢时,零号副刻度线与δ号主刻度线齐平。
所述深度定位钩宽度、高度定位钩宽度均为δ=3mm。
所述副尺上有50条副刻度线,相邻两条主刻度线间距为1mm。
所述副尺上还螺接有锁紧螺钉,锁紧螺钉用于限定所述副尺相对于所述主尺长度方向上的位置。
所述深度定位钩与所述主尺是一体制造成型的。
所述高度定位钩与所述主尺是一体制造成型的。
所述副尺上还固定有限位翼。
所述限位翼为三角形薄板状。
所述限位翼数量为2个,2个限位翼分列于所述副尺端部左右两侧。
所述副尺与限位翼是一体制造成型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主尺上分别设置深度定位钩和高度定位钩,通过将深度定位钩抵靠在空腔内台阶上端面能够测量获得台阶上端面相对于空腔开口端的深度,通过将高度定位钩抵靠在空腔内台阶下端面则能够测量获得台阶下端面相对于空腔开口端的距离,将两者相减,即可获得台阶下端面相对于其上端面的高度,本发明的操作方法类似于游标卡尺,简单且方便,易于技术人员掌握,简化了测量过程,并且深度定位基面与高度定位基面共面,使测量基准达到了统一,有利于减少测量过程中产生的累计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测量结果可靠性较高,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高效,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可以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07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