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改进层次分析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2295.1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杨阳;张清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湖南乔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62 | 代理人: | 安曼 |
地址: | 41110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改进 层次 分析 室内 空气质量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层次分析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包括:选择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因子,确定评价等级,确定评价因子相对权重,建立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回归方程,基于多元线性拟合法优化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标预测模型,实例检测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标预测模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同时结合多元线性拟合思想对评价因子相对权重进行了修正优化,相较于当前提出的预测模型,计算形式更简单,评价结果更准确,该预测模型能不仅能评价空气质量等级而且同时能够进行空气品质优劣排序。解决了现今预测模型存在的仅能评价空气质量等级或者仅能进行空气品质优劣排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室内空气质量评价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是把污染因子孤立地作为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的指标,不能综合反映室内空气质量的等级,因此近年来相关学者提出建立空气质量综合性评价模型。但目前尚未建立统一、完善的综合性评价模型,研究界提出的室内空气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主要基于如下三种方法,但均具有其局限性:
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由沈晋明提出的沈氏模式,沈氏模式兼顾了最高分指数和平均分指数,能较为粗略的评定室内主要污染物水平以及室内空气品质的等级;但是对于每个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划分,在某些情况下,该指标不能进行有效判定。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需建立每一级别的隶属函数,过程复杂,取大取小的计算方式易丢失较多信息,失去了综合评价原本的意义。
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灰色综合评价模型能反映处于同一级别样本之间空气品质的差异,评价结果直观可靠,但是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的关联矩阵信息量大,计算过程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改进层次分析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引入标度法将模糊的比较判断定量化,构造判断矩阵,再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相应的特征向量,计算出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最后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预测模型显著有效。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选择空气质量评价因子,确定空气质量评价等级;
步骤S2)确定评价因子相对权重,建立初步空气质量评价模型;
步骤S3)基于多元线性拟合法优化初步空气质量评价模型,实时检测空气质量。
优选地,步骤S1)中选用HCHO、CO、CO2、NO2、SO2、PM10作为空气质量评价因子。
优选地,步骤S1)中通过评价因子的浓度限额,将室内空气品质等级和健康性划分为如下四个等级:清洁、未污染、轻污染、重污染。
优选地,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根据步骤S1)所得评价因子的浓度限额,确定推荐标度值bm;
步骤S22)对评价因子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步骤S23)根据步骤S22)所得评价因子的关系矩阵,得初步空气质量评价模型。
优选地,步骤S21)的具体操作为:根据步骤S1所得空气质量评价因子HCHO、CO、CO2、NO2、SO2、PM10的浓度限额,求得各等级中污染物含量最大限值与最小限值的比值,用于确定两基点的相对重要程度;并选取各等级推荐标度值b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22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