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护膜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3571.6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5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许清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0 | 分类号: | C09J7/2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闫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膜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保护膜,其一面为粘贴面,保护膜的其中一角落的粘贴面上形成多个凸点;各凸点的高度及其中心距离角落的边缘的最短距离的比值为0.002以下。由此,该多个凸点将顶起保护膜的该角落,以使得该角落与所贴附的受保护对象表面之间形成空间,且该角落的边缘不粘贴于受保护对象的表面上,进而达到方便操作人员由该角落撕除保护膜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膜,尤其涉及一种于保护膜的其中一角落的粘贴面上形成多个凸点,以方便操作人员由受保护对象上撕除的保护膜。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常见的保护膜是用来贴附于受保护对象上,以保护受保护对象的表面并避免刮伤,而公知技术为使得方便移除保护膜,往往会在保护膜的其中一角处增设一个离型撕手,并通过拉动该离型撕手而掀起保护膜的一角,进而便于移除该保护膜。
然而,上述增设离型撕手的方式,由于是额外增设一个元件,制造步骤也变得繁杂,其也提高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离型撕手容易因为外部因素而被拉动,是以可能会在搬运或运送受保护对象的过程中保护膜被撕起。
综观前述,公知的保护膜在移除机制上仍然具有相当的缺陷,因此,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保护膜结构,针对公知技术的缺陷加以改善,确保符合保护受保护对象的要求且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公知技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膜,其于保护膜的其中一角落的粘贴面上形成多个凸点,由此解决公知的保护膜的上述的问题。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保护膜,其一面为粘贴面,保护膜的其中一角落的粘贴面上形成多个凸点,而各凸点的高度及凸点的中心距离角落的边缘的最短距离的比值为0.002以下。
较佳地,各凸点的高度为0.002毫米至0.004毫米。
较佳地,各凸点的中心距离角落的边缘的最短距离为2毫米至7毫米。
较佳地,相邻的两个凸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毫米至7毫米。
较佳地,保护膜的角落内的多个所述凸点中距离角落的顶点最近的凸点的中心,其距离角落的顶点为2.8毫米至9.9毫米。
较佳地,凸点具有粘接面,且粘接面以面接触方式粘贴受保护对象的平面。
较佳地,保护膜相对于该粘贴面的另一面分别对应各该凸点的位置形成一凹部。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保护膜通过于保护膜的其中一角落的粘贴面上形成多个凸点,凸点能将该角落的粘贴面从受保护对象表面上撑起,仅剩凸点接触或粘贴于受保护对象表面,顶起后的保护膜的该角落边缘与受保护对象表面之间形成空间而未粘贴于受保护对象表面上,进而达到操作人员方便由该角落撕除保护膜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保护膜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保护膜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保护膜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保护膜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保护膜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保护膜
110,110A:凸点
120:凹部
200:受保护对象
C:角落
D1:最短距离
D2:最远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35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