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4392.4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3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中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6 | 分类号: | B01D53/96;B01D53/86;B01D53/56;B01D53/88;B01D5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失效 络合 脱硝剂 再生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属于脱硝剂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通过对光催化再生工艺进行优化,并辅以投入助再生球的方式,利用Fesubgt;2/subgt;(C2O4)subgt;3/subgt;溶液对失效的Fe(II)EDTA络合液进行再生,基于磁力搅拌的方式,迫使助再生球在光催化体系内进行充分作用,并基于离心作用在内部缓慢释放出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在催化作用下产生氧气有序的释放至体系中,氧气可以氧化Fe(II)EDTA相对增加溶液中Fe3+浓度,有利于提高体系内‑OH的生成,进而有助于络合液的再生,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助再生球的转速来控制氧气浓度,在释放氧气的过程中还可以起到微搅拌的作用,并促进助再生球对光照的反射作用,从而综合提高光催化效果以及络合脱硝剂的再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硝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
背景技术
燃烧烟气中去除氮氧化物的过程,防止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已作为世界范围的问题而被尖锐地提了出来。世界上比较主流的工艺分为:SCR和SNCR。这两种工艺除了由于SCR使用催化剂导致反应温度比SNCR低外,其他并无太大区别,但如果从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两个角度来看,SCR的投入至少是SNCR投入的数倍,甚至10倍不止。
氮氧化物是引起大气污染的一种主要污染物,可形成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导致酸雨和造成温室效应,给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目前,控制NOx排放的技术主要分为低NOx燃烧技术和燃烧后NOx控制技术两类。Fe(II)EDTA络合吸收法具有吸收速率快,络合容量大,对温度要求低等优点,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Fe(II)EDTA络合液在络合吸收NO过程中,Fe(II)EDTA容易被烟气中的O2氧化为Fe(III)EDTA,造成络合液络合吸收NO的能力逐渐降低,限制了其工业的应用。因此,单纯的使用Fe(II)EDTA络合液吸收NO难以长时间维持对NO的高脱除率,为了保持较高以及较长时间的NO脱除率,以及工艺的连续性,被氧化成为的Fe(III)EDTA和Fe(II)EDTA-NO应该被及时的还原,Fe(II)EDTA的再生问题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目前针对Fe(II)EDTA的再生普遍存在再生效果差、效率慢的问题,传统的光催化再生方式由于溶液中成分复杂,透射性较弱,直接照射的方式难以有效实现充分的反应,导致再生率较低。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可以通过对光催化再生工艺进行优化,并辅以投入助再生球的方式,利用Fe2(C2O4)3溶液对失效的Fe(II)EDTA络合液进行再生,基于磁力搅拌的方式,迫使助再生球在光催化体系内进行充分作用,并基于离心作用在内部缓慢释放出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在催化作用下产生氧气有序的释放至体系中,氧气可以氧化Fe(II)EDTA相对增加溶液中Fe3+浓度,有利于提高体系内-OH的生成,进而有助于络合液的再生,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助再生球的转速来控制氧气浓度,在释放氧气的过程中还可以起到微搅拌的作用,并促进助再生球对光照的反射作用,从而综合提高光催化效果以及络合脱硝剂的再生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失效的络合脱硝剂置于光催化体系内,然后调节pH值为5.3;
S2、取浓度为0.001mol/L的Fe2(C2O4)3溶液与络合脱硝剂均匀混合,并投入多个助再生球;
S3、将光源置于光催化体系上方,通过施加旋转的匀强磁场迫使助再生球进行搅拌,释放氧气的同时改善光催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中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中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43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加工打磨平台的置中定位夹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智能餐饮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