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萘系减水剂类免烧砖固化剂及免烧砖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4497.X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7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裕;马孟超;刘乐;李可运;杨春霞;陶文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港创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00 | 分类号: | C04B24/00;C04B28/00;C04B18/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萘系减 水剂 类免烧砖 固化剂 免烧砖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属于免烧砖生产技术领域,一种萘系减水剂类免烧砖固化剂,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萘系减水剂8‑10份、氯化铵4‑7份、氯化镁3‑5份、硫酸钠3‑5份、水75‑80份,混合制成。本发明提出一种萘系减水剂类免烧砖固化剂,利用该固化剂与传统固化材料相结合的固化处理的方式对渣土进行资源化处理。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免烧砖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烧砖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萘系减水剂类免烧砖固化剂及免烧砖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对于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第一阶段,就近处理,用于工程回填或路基修筑;第二阶段,寻找闲置地块、山地沟壑、海滩等进行堆填;第三阶段,以外运为主进行处理,此外,目前对渣土的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对其进行洗砂处理,得到的砂可作为混凝土原材料使用,或者利用传统固化材料(主要是水泥等胶凝材料)进行简单固化处理。
1现有技术难以应对快速增加的建筑废弃物,外运成本高。
2对渣土进行水洗处理,会产生大量更难以处理的黏土。
3传统固化材料固化强度较低,且会使用大量水泥等胶材,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萘系减水剂类免烧砖固化剂,利用该固化剂与传统固化材料相结合的固化处理的方式对渣土进行资源化处理。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免烧砖的生产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第一个技术方案中,一种萘系减水剂类免烧砖固化剂,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萘系减水剂8-10份、氯化铵4-7份、氯化镁3-5份、硫酸钠3-5份、水75-80份混合制成。
在第一个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的,萘系减水剂类免烧砖固化剂,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萘系减水剂9份、氯化铵6份、氯化镁4份、硫酸钠4份、水77份,混合制成。
在第二个技术方案中,一种免烧砖的生产工艺,使用第一个技术方案中的萘系减水剂类免烧砖固化剂,
对工程渣土作烘干处理,烘干后的渣土筛选,筛取10mm以下颗粒渣土留用,按照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原料:渣土77-83份、水泥10-12份、固化剂1-2份、水8-9份,借助砖用模具对上述混合原料在压力15MPa静压下成型,静压时间30s,制得28d强度25MPa的免烧渣土砖。
在第二个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的,所述混合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渣土80份、水泥10份、固化剂1份、水9份。
在第二个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的,所述混合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渣土80份、水泥10份、固化剂2份、水8份。
使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本发明利用固化剂技术可有效提高渣土免烧砖强度,将渣土转化为绿色再生建材,减少渣土堆填、外运或传统固化成本,并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是要限制本技术方案的范围。
在第一个技术方案中,一种萘系减水剂类免烧砖固化剂,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萘系减水剂8-10份、氯化铵4-7份、氯化镁3-5份、硫酸钠3-5份、水75-80份混合制成。
在第一个技术方案中,作为优选的,萘系减水剂类免烧砖固化剂,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萘系减水剂9份、氯化铵6份、氯化镁4份、硫酸钠4份、水77份,混合制成。。
在第二个技术方案中,一种免烧砖的生产工艺,使用第一个技术方案中的萘系减水剂类免烧砖固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港创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港创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44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料电池恢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外泌体分离制备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