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外地面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捕获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4590.0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0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星;周伟奇;王效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外 地面 生态 环境监测 数据 捕获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地面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捕获方法,包括步骤,根据地面生态环境中设置的地面数据采集发送器位置设定无人机数据平台的飞返路线,并在地面数据采集器的无线信号辐射区域设置无人机数据平台的空中悬停状态;在无人机数据平台空中悬停在地面数据采集发射器的无线信号辐射区域内自动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将地面数据采集发射器内存储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下载至无人机数据平台的数据存储模块中;所述无人机数据平台沿所述飞返路线返回将数据存储模块存储的数据自动传输至数据终端,其捕获系统包括生态环境参数传感器,地面数据采集发射器和无人机数据平台,降低人员现场操作面临的危险性,极大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外地面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捕获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GPRS的数据远程传输技术,对移动通信网络依赖非常高,在移动通信网络信号不足时,办公室计算机和远程数据采集器之间的连接非常不稳定,没有移动通信信号的地区,此技术方案不可行。
人工现场用笔记本电脑连接数据采集器,通过数据采集软件下载数据,是比较普遍的方法。但是,在高山、冰川、戈壁、海洋、极地等特定地区,人工到现场难度比较大,风险比较高,效率非常低。往往被迫降低数据采集频率,造成关键数据晚获得,设备故障晚发现。
理论上,可以利用卫星传输数据,但是,大量地面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通过卫星中转回传的经济成本过高,因为数据庞大,传输的效率过低。目前没有看到用卫星中转生态环境地面监测数据的应用。
通过手机蓝牙功能下载数据,受限于蓝牙技术本身,距离限于仪器周边约30米范围内,需要人工在现场操作手机或电脑,传输的速率低,文件小,距离近,且仅限于特定具体仪器,不适应生态环境监测传感器多样的情况,不具备普适性。
综上,对于现有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缺乏有效的数据传输和高效采集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外地面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捕获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缺乏有效的数据传输和高效采集的方式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野外地面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捕获方法,包括步骤:
S100、根据地面生态环境中设置的地面数据采集发送器位置设定无人机数据平台的飞返路线,并在地面数据采集发送器的无线信号辐射区域设置无人机数据平台的空中悬停状态;
S200、在无人机数据平台空中悬停在地面数据采集发射器的无线信号辐射区域内自动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将地面数据采集发射器内存储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下载至无人机数据平台的数据存储模块中;
S300、所述无人机数据平台沿所述飞返路线返回将数据存储模块存储的数据自动上载至数据终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S100中,设定无人机数据平台的飞返路线具体包括预先设置无人机数据平台的拟悬停路线、悬停地点顺序以及悬停时间;
其中,地面数据采集发送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构建无线信号辐射区域的信号辐射高度、信号辐射端面宽度以及叠加GPS打点技术在无线信号辐射区域上设定的虚拟方向极点,相邻两个所述地面数据采集发送器之间的无人机数据平台的飞返路线由相邻两个无线信号符合区域之间的虚拟方向极点连接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两个无线信号符合区域之间的虚拟方向极点连接形成无人机数据平台的飞返路线的具体方法包括:
S101、以依次连接的所有无线信号辐射区域的原点为中心构建设定无人机数据平台的初始飞返路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45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