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4785.5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寇彦飞;井德强;郭九江;常振元;王刚;刘涛;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韩迎之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性能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其中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图像检测模块、接触检测模块及压强检测模块;所述图像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接触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且所述接触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开关,所述压强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且所述压强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开关;本发明提高电梯性能检测的效率同时还能对电梯内的压强进行检测和调整,以提高电梯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梯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人口的分布也越来越密集,人们对城市空间的需求也愈来愈大,为了能在极小的城市占地面积中拥有更大的空间占有率,高层建筑大量涌现,电梯自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由于电梯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需要注意的问题就越多。
但是,现有的电梯性能检测系统需要同时对电梯的多个参数进行检测,然后同时进行数据处理,当电梯某些参数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即可要求对该电梯进行检修而并不需要同时对所有参数进行检测,造成处理效率较低的情况,同时也并未涉及任何对电梯内压强进行调整的检测。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处理效率较高的电梯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以提高电梯性能检测的效率同时还能对电梯内的压强进行检测和调整,以提高电梯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性能检测系统,包括:
主控制器;
图像检测模块,所述图像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图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测电梯的外部缺陷;
接触检测模块,所述接触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且所述接触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开关,所述接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待测电梯的电梯门开合状态;
压强检测模块,所述压强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且所述压强检测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开关,所述压强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待测电梯的内部压强状态。
采用上述装置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图像检测模块及接触检测模块对待测电梯进行整体检测,当其中任何一个不符合要求时则停止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当均满足要求时通过压强检测模块对待测电梯的内部压强状态进行检测,根据压强数据进一步调节,提高舒适性。
优选的,还包括:压强调节模块,所述压强调节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压强调节模块用于调节所述待测电梯的压强。
优选的,还包括:数据管理模块,所述数据管理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及所述压强调节模块连接,所述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压强调节模块最终调节生成的压强数据。
优选的,还包括:历史检测数据库,所述历史检测数据库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历史检测数据库存储有电梯的历史检测数据。
优选的,还包括:参数管理模块,所述参数管理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参数管理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待测电梯的结构参数。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电梯性能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利用所述图像检测模块对所述待测电梯的外观进行检测,当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时则通过所述主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开关接通,所述接触检测模块检测所述待测电梯的电梯门开合状态;
步骤S2:当所述待测电梯的电梯门开合状态符合要求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电磁开关接通,所述压强检测模块检测所述待测电梯的内部压强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未经中北大学;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47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笔记本钣金件喷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