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副车架前支座的校形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4910.2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2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龙俊;郝锌;王乐酉;饶宇;兰磊;王明波;蒋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14 | 分类号: | B21D1/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敬川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架 支座 工装 | ||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辅助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副车架前支座的校形工装,旨在提高对副车架前支座校形的效率和合格率。该校形工装通过设置驱动装置、变形量检测装置及控制器,在工作时可通过变形量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副车架前支座的变形量实际值并反馈给控制器,进而控制器可根据变形量实际值与其内变形量预设值或变形量预设范围的关系对驱动装置施加在上底座组件上的下压力进行有效地在线控制,从而精确控制对副车架前支座的校形;整个过程不仅操作简单,校形效率高,而且能够有效改善副车架前支座的变形,校形精度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辅助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副车架前支座的校形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副车架前支座由铝合金铸造而成,由于副车架前支座的形状不规则,低压铸造及热处理后会发生变形,影响产品合格率,因此需要增加校形工序;然而,传统的校形方式是通过工人用手对校形工装施加压力,以对副车架前支座进行校形;但是,工人只能根据经验控制施加的压力,不能准确控制压力,导致产品的合格率不高;而且,每次校形后需要取下校形工装后判断校形效果,若不满足要求需要重新安装上校形工装再次校形,无法在线判定校形结果是否满足要求,校形结果不能实时反馈,影响生产效率;另外,由于不同工人的熟练度不同,且易受到生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产品的一致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副车架前支座的校形工装,旨在提高对副车架前支座校形的效率和合格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副车架前支座的校形工装,包括上底座组件和下底座组件,所述上底座组件包括上底板和设置在上底板下侧面上的校形结构,所述下底座组件包括下底板和设置在下底板上侧面上的定位结构;所述上底座组件设置在下底座组件的上侧并可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还包括驱动装置、变形量检测装置及控制器;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使上底座组件上下运动,所述变形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副车架前支座的变形量,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驱动装置和变形量检测装置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校形结构包括至少三根不处于同一竖向平面上的校形压柱。
进一步的是,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两个对角设置的角定位座,所述角定位座俯视呈“L”形。
进一步的是,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用于定位副车架前支座侧部的侧定位座。
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装置为油压机,且该油压机的压柱处于上底板的上侧。
进一步的是,所述变形量检测装置为设置在下底板上侧面上的位移传感器。
进一步的是,该校形工装还包括导向定位组件;所述导向定位组件设置在下底座组件上,其能够导向并定位上底座组件。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向定位组件包括至少两根设置竖直设置在下底板上的导杆,所述导杆的上端穿过上底板,且处于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的导杆杆段上套设有弹簧。
进一步的是,该校形工装工作时,所述变形量检测装置能够实时检测副车架前支座的变形量实际值并反馈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到变形量实际值并与其内预设的变形量预设值或变形量预设范围进行比对;若变形量实际值小于变形量预设值或变形量预设范围,则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增大对上底座组件的下压力;若变形量实际值大于变形量预设值或变形量预设范围,则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减小对上底座组件的下压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校形工装通过设置驱动装置、变形量检测装置及控制器,在工作时可通过变形量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副车架前支座的变形量实际值并反馈给控制器,进而控制器可根据变形量实际值与其内变形量预设值或变形量预设范围的关系对驱动装置施加在上底座组件上的下压力进行有效地在线控制,从而精确控制对副车架前支座的校形;整个过程不仅操作简单,校形效率高,而且能够有效改善副车架前支座的变形,校形精度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49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冷器自动化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避免边缘出现杂散信号的背照式CCD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