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6732.7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7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任庆玲;王臣;陈湃杰;马玉杰;曾强;孔祥建;彭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7 | 分类号: | G02F1/1347;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允天律师事务所 11697 | 代理人: | 王荣 |
地址: | 6117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中,第一液晶层、第一反射透射层、第一控制层和背光层构成单面的显示部件,第二液晶层、第二反射透射层、第二控制层、背光层构成单面的显示部件,这样两个显示部件共用一个背光层,减少显示装置的厚度,降低显示装置的成本。第一反射透射层和第二反射透射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反射区和透射区,在背光层用于为第一液晶层和第二液晶层提供光照时,液晶层工作于透射模式,在背光层不提供光照时,液晶层工作于反射模式,利用背光层可以控制液晶层的工作模式,简化了工作模式的控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减少显示装置的厚度,降低显示装置的成本的同时,简化显示装置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器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存在利用显示装置实现双面显示的需求,即可以在显示装置两侧显示图像,目前的双面显示装置通常是将两个独立的显示部件的背面贴合,从而实现双面显示,两个独立的显示部件都各自拥有自己的背光层,因此导致显示装置整体厚度较厚,且两个背光层会导致成本较高。
参考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两个独立的显示部件,这里记为第一显示部件和第二显示部件,第一显示部件包括第一偏光膜层POL1、第一液晶层LCD1、第二偏光膜层POL2、第一背光层BLU1,第二显示部件包括第二背光层BLU2、第三偏光膜层POL3、第二液晶层LCD2、第四偏光膜层POL4,其中第一背光层BLU1和第二背光层BLU2利用贴合胶贴合,从而使第一显示部件和第二显示部件贴合在一起,第一显示部件和第二显示部件可以独立显示,因此二者贴合形成的显示装置可以实现双面显示。
然而,这种结构整体厚度较厚,且两个背光层会导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以及制造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依次纵向堆叠的第一液晶层、第一反射透射层、第一控制层、背光层、第二控制层、第二反射透射层、第二液晶层;
所述第一反射透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透射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反射区和透射区,所述第一反射透射层的反射区对应所述第二反射透射层的透射区设置,所述第一反射透射层的透射区对应所述第二反射透射层的反射区设置;
所述第一控制层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方向,所述第二控制层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方向;在所述背光层用于为所述第一液晶层和所述第二液晶层提供光照时,所述第一液晶层和/或所述第二液晶层工作于透射模式,在所述背光层不提供光照时,所述第一液晶层和/或所述第二液晶层工作于反射模式。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射透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透射层的反射区包括金属反射部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包括薄膜晶体管。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层为透明材质,在所述第一液晶层工作于透射模式时,所述第二反射透射层的反射区用于反射所述背光层的光;在所述第二液晶层工作于透射模式时,所述第一反射透射层的反射区用于反射所述背光层的光。
可选的,所述第一液晶层远离所述第一反射透射层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偏光膜层和第一彩色滤光层,和/或,所述第二液晶层远离所述第二反射透射层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偏光膜层和第二彩色滤光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背光层之间形成第三偏光膜层,和/或,所述第二控制层和所述背光层之间形成第四偏光膜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依次形成纵向堆叠的第一液晶层、第一反射透射层、第一控制层、背光层、第二控制层、第二反射透射层、第二液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67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