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深水打捞用吊装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6845.7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荆祥海;许良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杰碧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42 | 分类号: | B66C1/42;B66C1/12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慧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63 | 代理人: | 朱小燕 |
地址: | 20149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深水 打捞 吊装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深水打捞用吊装夹具,本打捞夹具通过可卡装在打捞管体上,并完成抱箍合拢动作的基座总成和连杆操纵构件和连杆操纵构件内侧的一圈包裹打捞管体的柔性束带,固定稳定可靠,整体受力好。在打捞深度已经超出了人工下潜深度的条件下,通常只能采用水下机器人来代替人工实现夹具的困扎定位,由于水下机器人的操作能力有限,要求吊具的安装操作必须简单可靠,本发明装置主要由主体受力构件和连杆操纵构件两部分组成,实现了完美解决上诉诸多缺陷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捞用吊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深水打捞用吊装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深水中对打捞物桩管的绑定连接,主要有吊带困扎、吊钩、夹钳等方式。这些方式有的操作过于复杂,水下绑定连接成功率低;有的连接可靠性差,容易产生滑脱或者侧向滑移等危险;有的还容易对打捞物结构造成严重损伤,造成损失。因此,传统吊具很难满足深水复杂的吊装作业要求。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特别需要一种新型深水打捞用吊装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实际中的使用,本发明提出一种易于操作,连接可靠,与被困扎物接触面积大且受力均匀,几乎无损起吊的新型深水打捞用吊装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深水打捞用吊装夹具,可卡装在打捞管体上,并完成抱箍合拢动作,其特点是:包括基座总成和连杆操纵构件,连杆操纵构件内侧设有一圈包裹打捞管体的柔性束带,所述基座总成设有基座,基座作为基础支撑和连接其他部件。基座一端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连杆操纵构件一端铰接,基座另一端上铰接有钩拉柔性束带和连杆操纵构件活动端的摇臂机构,摇臂机构包括并列设置、分别与基座铰接的第一摇臂组和第二摇臂组,所述第一摇臂组与连杆操纵构件活动端活动相连完成抱箍合拢,方便夹具在开启状态将打捞管体卡在此吊装夹具内,再进行接下来的抱箍合拢动作。所述第一摇臂组和第二摇臂组上部穿过若干旋紧螺杆,旋紧螺杆驱动第一摇臂组向第二摇臂组靠近或远离,拉紧或放松柔性束带。旋紧螺杆驱动第一摇臂组向第二摇臂组靠近时,柔性束带拉紧同时连杆操纵构件合拢后紧固;旋紧螺杆驱动第一摇臂组向第二摇臂组远离时,柔性束带放松同时连杆操纵构件开拢后解除紧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第一摇臂组包括四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摇臂体,摇臂体的下部通过下连接轴相连并与基座铰接,摇臂体可以通过与基座铰接处做旋转运动;摇臂体的上部通过上连接轴串连为一体,在相邻两个摇臂体之间的上连接轴上分别设有与旋紧螺杆配合的螺纹孔;旋紧螺杆在螺纹孔中,限定摇臂体的位置同时控制摇臂体的运动方向,所述摇臂体的外侧设有与其连为一体上弯的挂钩,挂钩受力好,拉挂方便易实现;挂钩与连杆操纵构件活动端配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第二摇臂组设在第一摇臂组和固定部之间的基座上,第二摇臂组包括四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摇臂板,四个摇臂板由上向下分别设有三根固定轴,下固定轴两端与基座铰接,相邻两个摇臂板之间的上固定轴上分别设有与旋紧螺杆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柔性束带一端设在中固定轴的中部,柔性束带随着第二摇臂组的运动,同步拉进或者放松,受力一致,控制力更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连杆操纵构件包括内弧形杆与主动连杆组件,主动连杆组件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固定端与基座固定部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活动端与T型拉杆铰接,T型拉杆与挂钩配合;T型拉杆方便水下机器人执行拖拉动作,可准确快速地完成钩挂运动。在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设有翼片,第二连杆与翼片铰接;内弧形杆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内弧形杆另一端与基座铰接。水下机器人通过拖动T型拉杆,驱使第三连杆做合拢运动的过程中,使整个连杆操纵构件之间直接或者间接产生联动,抱箍更加贴合紧固,不发生掉装过程中开拢或打滑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杰碧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杰碧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68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制备高精密深孔板的多腔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