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难生化处理的中药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7296.5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9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方有存;李鹏飞;葛华;李静;周捷;李峰;孟程程;章欣;翟宇;张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联合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化 处理 中药 废水处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难生化处理的中药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本发明通过工艺验证性试验探索难生物降解中药废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参数,为工程设计和工程实施提供可参考的设计参数。针对CODcr浓度高、组成复杂、难生物降解的中药废水,采用预处理+芬顿氧化+生化工艺处理。解决了如何处理一种可生化性差、难生物降解的中药废水,重点考察了废水处理工艺及废水处理加药量,主要的难点在于传统的物化法、生化法联用工艺无法使该种中药废水出水达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行业,涉及一种难生化处理的中药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废水产生于中药生产的原料洗涤、药物提取和冲洗等过程,主要特点是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悬浮物含量高、生化抑制因素种类复杂多样等,加大了常规工艺的处理难度。针对中药废水水质特点,目前的处理方法主要为物化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联用工艺。
物化法是指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以达到净水目的。常用的物化处理方法包括:混凝沉淀、气浮、吸附、低压蒸馏、电解等。物化法进行废水处理的费用较高,劳动强度大,不适合大规模的废水处理,并且,单独使用物化法处理中药废水很难达标。因此,物化法很难作为一种独立的处理方法。
生物处理法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对废水中可降解的污染物进行处理,来降低废水中污染物浓度,使出水达标的水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法具有经济、高效等特点,是目前废水处理中最常用的水处理方法。中药废水生化处理法一般分为:好氧生物法和厌氧生物法。虽然生物处理法具有经济、高效等优点,但是,生物处理仅对废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处理,对于难生物降解的物质没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并且当废水生物毒性较大时会对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处理效果。
因此,对于可生化性差、难生物降解的中药废水,传统的物化法、生化法联用工艺并不能使出水达标,需探寻有针对性的工艺以求处理效果高效可靠。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了如何处理一种可生化性差、难生物降解的中药废水,重点考察了废水处理工艺及废水处理加药量,主要的难点在于传统的物化法、生化法联用工艺无法使该种中药废水出水达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内容:
一种难生化处理的中药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混凝罐1、芬顿氧化罐2、调节罐3、厌氧反应器4、一级MBBR生物池5、一级沉淀池6、二级MBBR生物池7、二级沉淀池8、MBR池9清水池10;
其中混凝罐1与芬顿氧化罐2通过管道及阀门连接,芬顿氧化罐2、与调节罐3通过管道、阀门及提升泵11连接,厌氧反应器4与一级MBBR生物池5通过管道及阀门连接,二级MBBR生物池7与二级沉淀池8、MBR池9依次相连:
所述的一级MBBR生物池5内含悬浮性填料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池底装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与风机12连接,一级MBBR生物池5池壁出水口处设有钢丝滤网且与一级沉淀池6相连接;所述的一级沉淀池6池内含中心导流筒,池底设有污泥回流管路15、污泥回流泵16依次与一级MBBR生物池5、二级MBBR生物池7相连;所述的悬浮性填料作为微生物生长载体指的是在曝气作用下填料作为载体,填料内用于废水处理的微生物可大量生长,与污水充分接触后达到处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有市售)。
所述的MBR池9与抽吸泵13、清水池10依次连接;所述的MBR池9内含MBR膜生物反应器,所述的清水池10连接有反洗泵14,反洗泵出水端与MBR池9内MBR膜生物反应器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一级MBBR生物池5分三格,每格池壁上均有出水口,出水口处均设有钢丝滤网出水口,越流管路17与一级MBBR生物池的第二格、第三格MBBR池或一级沉淀池6、二级MBBR生物池7依次相连。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难生化处理的中药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联合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联合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72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