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通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7742.2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0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赵甲;顾兆林;罗昔联;周典;孟祥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5/00;F24F13/30;F24T10/15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杨燕珠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通风 装置 | ||
1.一种建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廊(10)和换热机构(20);
所述管廊(10)埋于地下,且所述管廊(10)的一端与建筑物(80)外界的大气连通,所述管廊(10)的另一端与所述建筑物(80)的内部连通;
所述换热机构(20)的下部埋于所述管廊(10)下方的深层土壤,所述换热机构(20)的上部伸入所述管廊(10)的内腔,以使深层土壤与所述管廊(10)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20)包括换热器(21)、地埋管(22)和循环泵(23);
所述换热器(21)设置于所述管廊(10)的内腔;
所述地埋管(22)埋于所述管廊(10)下方的深层土壤,且所述地埋管(22)的两端伸入所述管廊(10)的内腔与所述换热器(21)连通;
所述循环泵(23)设置于所述地埋管(22),能够使所述换热器(21)和所述地埋管(22)内的热交换介质循环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1)的顶部靠近或抵接于所述管廊(10)的内壁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建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机构(20)沿所述管廊(10)内的空气流通方向阵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雨罩(30),所述防雨罩(30)设置于地表,并遮盖所述管廊(10)的与所述建筑物(80)外界的大气连通的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格栅风口(40),所述格栅风口(40)位于所述防雨罩(30)内,并安装于所述管廊(10)的与所述建筑物(80)的外界大气连通的端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压机构(60),所述加压机构(60)设置于所述管廊(10)内,并靠近所述管廊(10)的与所述建筑物(80)连通的端口处,能够对所述管廊(10)内的空气加压后送入所述建筑物(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器(50),所述冷却器(50)设置于所述管廊(10)的与所述建筑物(80)的内部连通的端口处,所述管廊(10)内的空气流经所述冷却器(50)后进入所述建筑物(8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10)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段(11)、换热段(12)和出气段(13);
所述进气段(11)的远离所述换热段(12)的端口与所述建筑物(80)外界的大气连通,所述出气段(13)的远离所述换热段(12)的端口与所述建筑物(80)的内部连通;
所述换热机构(20)的上部伸入所述换热段(1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维修梯(70),所述维修梯(70)设置于所述进气段(11)和/或所述出气段(13)的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774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