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风炉热风出口结构及其砌筑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9216.X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8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廖海欧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9/10 | 分类号: | C21B9/10;C21B9/02;B28B1/54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侯晔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风炉 热风 出口 结构 及其 砌筑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风炉热风出口结构及其砌筑工艺,属于高炉热风炉领域。结构包括设置在炉体上的出风口本体,出风口本体位于炉体内侧的内端面上设置有截面呈机翼形的导流凸台;导流凸台位于出风口本体的拱顶处,且沿拱顶内缘向两侧对称延伸成扇环形;在出风口本体的径向方向上,导流凸台从出风口本体的拱顶内缘向外延伸至位于出风口本体外围的炉体内壁上;出风口本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壳、耐材隔热层、轻质保温砖层和工作耐材层;工作耐材层的顶部为整体浇注弧顶,底部为砌筑的工作砖。本发明的热风炉热风出口结构稳定性高,抵御高达450Kpa左右风压侵蚀的能力显著增强,极大的延长了热风炉热风出口处的炉体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热风炉领域,具体是一种热风炉热风出口结构及其砌筑工艺。
背景技术
现代大型高炉炼铁生产,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及循环利用高炉生产产生的煤气,通常配备4座热风炉,采用“三烧一用”工艺,将空气通过热风炉加热到1200℃以上,汇总到热风总管进入热风围管,均匀分入32~36个送风支管,经过风口鼓入高炉内部,进行燃烧和氧化还原反应,完成高炉炼铁生产将铁矿石冶炼成合格铁水。四座热风炉呈单列式(或矩形)布置,热风总管承接由热风阀控制的4座热风炉加热合格温度(1230℃~1250℃)的交替、不间断、稳定的热风;并保持450Kpa压力送入高炉中。
正常生产运行过程中,为了使送入高炉内的热风温度稳定在1230℃左右,通常需要2小时“换炉”一次。每次“换炉”完成后,炉内热气流以7.5m/s左右的速度进入热风出口,在热风出口气流速度急剧增加到45m/s左右,高速气流对位于炉体内侧的热风出口上部拐弯处的耐火材料工作层(砌筑的工作砖)产生强力冲涮,一段时间后会造成该处耐材松动、脱落,进而导致出现拱顶坍塌的情况;最后还会导致位于该部位上方的炉体内部耐材松动、脱落,继而引发烧穿炉壳的恶劣情况,迫使热风炉停炉降温,并进行长达6个月左右的大修。
经检索,现有一种热风炉热风出口结构(授权公告号:CN 202730166 U,授权公告日:2013.02.13),其中:内环形砖砌筑在外环形砖的内周壁上,构成内、外两圈环形砖砌筑结构,内环形砖与外环形砖之间有用纤维棉填塞的间隙,外环形砖外周壁上有与燃烧室砌筑砖层紧密砌筑在一起的组合砖,内环形砖与内出口环形砖轴向连接,内环形砖和内出口环形砖之间有环形缝隙,内出口环形砖的外周壁上砌筑有外出口环形砖,外环形砖与外出口环形砖之间有环缝,环缝内填充有轻质可塑材料。该实用新型虽然结构稳定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处风口内侧拱顶坍塌的隐患。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热风炉热风出口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风炉热风出口结构及其砌筑工艺。本发明的热风炉热风出口结构具有高稳定性,抵御高达450Kpa左右风压侵蚀的能力显著增强,极大的延长了热风炉热风出口处的炉体寿命。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风炉热风出口结构,包括设置在炉体上的出风口本体,
所述出风口本体位于炉体内侧的内端面上设置有截面呈机翼形的导流凸台;
所述导流凸台位于所述出风口本体的拱顶处,且沿所述拱顶内缘向两侧对称延伸成扇环形;
在所述出风口本体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导流凸台从所述出风口本体的拱顶内缘向外延伸至位于所述出风口本体外围的炉体内壁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凸台对应的圆心角α为100°~150°。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凸台为工作耐火泥整体浇注而成。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浇注所述导流凸台的第二钢模,所述第二钢模覆盖在所述导流凸台的迎风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本体上具有用于防止其顶部耐材松动的整体浇注弧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92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