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鱼类回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9540.1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7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河山;王学华;南卫;苏秀丽;吴祖兵;刘晓玲;严庆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10 | 分类号: | A01K63/10;A01K63/04;A01K63/02;A01K61/10;C02F9/02;C02F9/08;B01D29/56;B01D29/01;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方媛葶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类 回游 系统 | ||
1.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鱼污的回收模块(10)、将所述鱼污中的鱼类与其余杂质分离的分类模块(20),所述回收模块(10)和所述分类模块(20)相互连通,所述分类模块(20)与外界水源连通;
所述回收模块(10)内设有用于过滤并收集水中的所述鱼污的收集装置(11),以及用于收集并传送所述鱼污的鱼污收集斗(12),所述鱼污收集斗(12)通过传送渠(13)与所述分类模块(20)连通;
所述分类模块(20)包括分离所述鱼污中鱼类和其余杂质的分离池(21),以及用于将鱼类打捞并放归外界水源的打捞装置(22),所述打捞装置(22)设于所述分离池(21)内;
其中,所述收集装置(11)包括传送架(111)以及固定在所述传送架(111)上的至少一个用于盛装所述鱼污的收纳斗(112),所述传送架(111)带动所述收纳斗(112)移动以将所述收纳斗(112)内的所述鱼污转运至所述鱼污收集斗(12);
所述传送架(111)为圆形传送架,若干所述收纳斗(112)沿周均布于所述传送架(111)上,所述传送架(111)上设有第一动力装置,若干所述收纳斗(112)在第一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垂直于水面做圆周运动;
所述收纳斗(112)在所述传送架(111)上的最低点设于水面以下,所述收纳斗(112)在所述传送架上的最高点设于水面以上;
所述分离池(21)内设有溢流堰(211),所述溢流堰(211)将所述分离池(21)分隔为前池(212)和后池(213),所述前池(212)与所述传送渠(13)连通设置;
所述鱼污中的鱼类从所述前池(212)通过所述溢流堰(211)进入所述后池(213),所述鱼污中的其余杂质在所述前池(212)中沉淀;
所述打捞装置(22)设于所述后池(213)中,所述分类模块(20)还包括用于接收打捞后的鱼类并将其放归外界水源的收鱼盘(23),所述收鱼盘(23)与外界水源连通设置;
所述打捞装置(22)包括支架(221)以及均布于所述支架(221)上的若干升鱼板(222),所述升鱼板(222)在所述支架(221)的带动下,在垂直水面的平面上以支架(221)中心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所述打捞装置(22)还包括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支架(221)带动所述升鱼板(222)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斗(112)由孔板围设组成,所述收纳斗(112)的边沿设有柔性材料制成的包边(1121),所述柔性材料为耐腐蚀柔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11)还包括朝向所述鱼污收集斗(12)喷射水流的第一射流管(113),所述第一射流管(113)通过喷射水流带动所述收纳斗(112)中的所述鱼污进入所述鱼污收集斗(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类回游系统还包括循环水泵(50),通过所述循环水泵(50)连通所述回收模块(10)和去凝汽器,所述回收模块(10)还设有用于隔离所述回收模块(10)内鱼污的第一滤网(14),经所述第一滤网(14)过滤后的水与所述循环水泵(50)导通并进入所述去凝汽器;
所述第一滤网(14)在所述回收模块(10)内围设组成四周封闭的过滤空间,所述循环水泵(50)与所述过滤空间连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鱼盘(23)设于所述打捞装置(22)中部,所述分类模块(20)还包括喷射水流、用于使所述升鱼板(222)上的鱼进入所述收鱼盘(23)的第二射流管(24),所述第二射流管(24)设于所述收鱼盘(23)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类回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池(213)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滤网(2131),所述后池(213)内的水经所述第二滤网(2131)过滤后排放至所述外界水源;
所述收鱼盘(23)与所述外界水源连通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95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