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莓休克病毒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0052.8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5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江;向均;符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K14/08 | 分类号: | C07K14/08;C07K16/10;G01N33/569;G01N33/558;G01N33/5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何叶喧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莓 休克 病毒 纳米 免疫 层析 试纸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莓休克病毒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先保护一种多肽(MP多肽),如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本发明还保护与MP多肽特异结合的抗体(MP抗体)。本发明还保护MP抗体与纳米酶的偶联复合物。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检测蓝莓休克病毒的试纸条,其检测垫上具有T线和C线,T线上包被MP抗体。本发明还保护一种用于检测蓝莓休克病毒的试剂盒,包括所述试纸条和所述偶联复合物。本发明的试剂盒具有以下优点:(1)检测蓝莓休克病毒的灵敏度高;(2)检测蓝莓休克病毒的特异性强;(3)检测时间短,检测速度快。本发明可适用于蓝莓休克病毒批量检测,对保护蓝莓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莓休克病毒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病毒病是蓝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已报道的病毒主要包括蓝莓休克病毒(Blue berry shock virus,BlShV)、蓝莓焦枯病毒(Blueberry scorch virus,BLScV)、蓝莓带化病毒(Blueberry shoestring virus,BSSV)、蓝莓叶斑驳病毒(Blueberry leafmottle virus,BLMoV)、蓝莓红环斑病毒(Blueberry red ringspot virus,BRRV)、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TRSV)、番茄环斑病毒(Tomato ringspot virus,ToRSV)等。其中,蓝莓休克病毒(BlShV)属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Ilarvirus)成员,最早于1987年在美国被发现,该病毒基因组为+ssRNA,全长9650bp,病毒粒子呈等轴对称球状,直径约27nm。BlShV侵染蓝莓后引起的主要症状是开花期时花和叶片的突然完全坏死,但之后除引起不结果外叶片仍会长出。受BlShV侵染的蓝莓通常在1-4年内表现症状,随之逐渐恢复并隐症。BlShV几乎侵染所有的蓝莓品种,并表现相似的症状。据统计,BlShV侵染蓝莓造成的损失达30%-90%。
2007年,科学家发现Fe3O4纳米颗粒本身具有内在类似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无需在其表面修饰任何催化基团,磁纳米颗粒能够催化底物被H2O2氧化并产生相应的颜色。科学家利用纳米酶的特性发展了多种基于纳米酶的疾病诊断新方法,应用范围包括癌症、代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炎症性疾病等。王志飞等利用纳米酶设计了一种简单、无标签的DNA检测方法,用于乳腺癌基因BRCA1的检测,这种无标签、纳米酶信号放大的方法对BRCA1的检测灵敏度可达3nmol/L;Hyun Gyu Park团队构建了一种过氧化物活性比Fe3O4高50倍的复合纳米材料,通过在其表面偶联乳腺癌标志分子HER2的抗体后,该方法对乳腺癌细胞裂解液中HER2的检测极限达到1.5μg/L,极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目前已报道的蓝莓休克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反转录RT-PCR法、巢式RT-PCR、Elisa以及免疫捕获IC-RT-PCR,关于蓝莓休克病毒纳米酶试纸条的检测方法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蓝莓休克病毒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首先保护一种多肽(蓝莓休克病毒的MP多肽,简称MP多肽),如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
本发明还保护与MP多肽特异结合的抗体(命名为MP抗体)。
所述MP抗体可为以MP多肽为免疫原得到的抗体。
所述MP抗体也可为以MP多肽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为免疫原得到的抗体。
所述抗体具体可为多克隆抗体。
所述抗体具体可为以MP多肽为免疫原免疫动物得到的多克隆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00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锁延时电路
- 下一篇:包装盒透明纸端部烫封烙铁和包装盒透明纸包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