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冷冲击拱形磁通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1534.5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4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邱洪波;王坤;贾宛英;梁广川;朱志豪;刘紫阳;熊斌;吴宣东;李伟力;王明杰;孔汉;冯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16 | 分类号: | H02K1/16;H02K3/12;H02K3/16;H02K3/28;H02K5/04;H02K5/20;H02K9/19 |
代理公司: |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乃凤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拱形 调节 装置 | ||
1.一种液冷冲击拱形磁通调节装置,包括调磁机构,所述调磁机构设置在开槽定子上,所述开槽定子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带有背绕式绕组的定子内槽和定子背槽,其特征是:所述调磁机构包括磁通调制块和拱形弹片;
所述开槽定子上的每个所述定子背槽开槽内均分别设置有所述磁通调制块,所述磁通调制块与所述定子背槽两侧壁之间为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磁通调制块上远离所述定子背槽槽底的一面上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所述拱形弹片,所述拱形弹片的两端与所述磁通调制块的背部连接,所述拱形弹片背部上的最高点与机壳内壁接触连接;
所述磁通调制块外侧壁与所述机壳之间设置有用于冷却液流通的第一开槽沟道,所述磁通调制块与所述定子背槽槽底之间设置有用于冷却液流通的第二开槽沟道,所述磁通调制块中间部位设置有径向贯通的连接所述第一开槽沟道与所述第二开槽沟道的出油孔;
所述磁通调制块的两端均设置有能够增加流入所述第二开槽沟道内的所述冷却液的冲击力的斜面冲击坡,所述斜面冲击坡的坡面面向所述冷却液流入所述第二开槽沟道的方向;
所述冷却液从所述第一开槽沟道和所述第二开槽沟道的两端同时分别对应流入所述第一开槽沟道和所述第二开槽沟道内,所述磁通调制块背部的所述拱形弹片和所述第一开槽沟道内流动的所述冷却液给所述磁通调制块背部一个向内的弹力和液体压力,所述第二开槽沟道内流动的所述冷却液给所述磁通调制块内侧一个利用所述斜面冲击坡增强过冲击力的向外的液体压力,所述磁通调制块在所述液体压力和所述弹力的共同作用下,在所述定子背槽内滑动或者固定不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冲击拱形磁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磁通调制块上与所述定子背槽槽底相对应的一端面两侧均设置有向所述定子背槽两侧壁方向突出的第一卡扣,所述定子背槽开槽口处的两端,均设置有向所述磁通调制块方向突出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相配合设置,防止所述磁通调制块脱出所述定子背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冲击拱形磁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每组相互对称的所述定子内槽与所述定子背槽之间的定子轭上均设置有连通所述定子内槽与所述定子背槽的冷却液流通孔,所述冷却液流通孔与所述出油孔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冲击拱形磁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开槽定子中心部位空心位置处设置有与其同轴心的隔油环,所述隔油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壳两端的所述机壳端盖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冷冲击拱形磁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壳内侧壁通过连接柱与所述开槽定子上的定子轭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机壳两端均设置有相同的用于密封所述机壳的机壳端盖,且两个所述机壳端盖上均设置有冷却液入孔,所述机壳上均布有径向的贯通所述机壳的冷却液总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冷冲击拱形磁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油环与所述定子内槽槽底之间设置有第三开槽沟道,所述冷却液从所述开槽定子两端的所述机壳端盖上的所述冷却液入孔同时流入所述机壳端盖内部,进入所述机壳端盖内部的冷却液一路流入所述第一开槽沟道内,然后由所述冷却液总出口流出所述机壳;一路流入所述第二开槽沟道内,然后由所述出油孔流入到所述第一开槽沟道内,最后由所述冷却液总出口流出所述机壳,另一路流入第三开槽沟道内,然后由所述冷却液流通孔流入所述第二开槽沟道内,之后由所述出油孔流入到所述第一开槽沟道内,最后由冷却液总出口流出所述机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冷冲击拱形磁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磁通调制块由导磁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冷冲击拱形磁通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开槽定子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隔道,所述第一隔道与所述连接柱相对应设置,并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一隔道上靠近所述机壳的一端与所述机壳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机壳端盖上靠近所述开槽定子前端面和后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隔道,所述第一隔道与所述第二隔道相对应设置,在所述机壳端盖与所述机壳连接在一起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隔道与所述第二隔道接触连接,且所述第一隔道与所述第二隔道之间没有缝隙,将机壳与隔油环之间的空间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小空间,每个所述小空间对应的所述机壳端盖上均设置有所述冷却液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未经郑州轻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153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