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气冷堆电氢水热联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1777.9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6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孟东旺;齐乃烨;李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04 | 分类号: | C01B3/04;C01B25/18;F01K27/00;F01K7/32;F01D15/10;F22B1/18;C02F1/0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韩静粉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气冷 堆电氢水热 联产 系统 | ||
1.一种高温气冷堆电氢水热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温气冷堆子系统(A),所述高温气冷堆子系统(A)输出载热介质(b);
发电子系统(B),所述发电子系统(B)的载热介质输入口与所述高温气冷堆子系统(A)的输出口连通,所述发电子系统(B)吸收所述载热介质(b)的一级热量并转化为电能(40);
制氢子系统(C),所述制氢子系统(C)的载热介质输入口与所述发电子系统(B)的载热介质输出口连通,所述制氢子系统(C)利用所述载热介质(b)的二级热量生成氢气(60);
热量再利用子系统(D),所述热量再利用子系统(D)的载热介质输入口与所述制氢子系统(C)的载热介质输出口连通,所述热量再利用子系统(D)吸收所述载热介质(b)的三级热量并转化为热能(80);
海水淡化子系统(E),所述海水淡化子系统(E)的载热介质输入口与所述热量再利用子系统(D)的载热介质输出口连通,所述海水淡化子系统(E)利用所述载热介质(b)的四级热量将海水淡化生成纯水(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气冷堆电氢水热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气冷堆子系统(A)包括:
高温气冷堆(1),所述高温气冷堆(1)产生热氦气(a);
中间换热器(2),所述载热介质(b)与所述氦气(a)通过所述中间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所述载热介质(b)吸收所述氦气(a)的热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气冷堆电氢水热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热介质(b)为超临界二氧化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气冷堆电氢水热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子系统(B)包括:
透平机(3),所述发电子系统(B)的载热介质输入口为所述透平机(3)的介质输入口,所述发电子系统(B)的载热介质输出口为所述透平机(3)的介质输出口;
发电机(4),所述发电机(4)将所述透平机(3)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温气冷堆电氢水热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4)为永磁发电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气冷堆电氢水热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氢子系统(C)包括:
制氢换热器(5),所述制氢子系统(C)的载热介质输入口为所述制氢换热器(5)的介质输入口,所述制氢子系统(C)的载热介质输出口为所述制氢换热器(5)的介质输出口;
制氢装置(6),所述制氢装置(6)利用所述制氢换热器(5)吸收的热能生成氢气(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177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