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耐热抗菌的明胶基TG酶肉制品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2822.2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0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费颖;李舒宇;程慧君;樊启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朗邦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3/40 | 分类号: | A23L13/40;A23B4/20 |
代理公司: | 无锡承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73 | 代理人: | 张婷婷 |
地址: | 21500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耐热 抗菌 明胶 tg 肉制品 粘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耐热抗菌的明胶基TG酶肉制品粘合剂,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将高纯度的骨明胶与TG酶微胶囊结合,辅以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增加明胶作用点,使两者充分结合,提高交联度,制备成明胶基TG酶微球,再添加八角精油等安全高效的抗菌纳米乳液,制得基于明胶微球的TG酶肉制品粘合剂。此外,本发明通过超声辅助同步脱矿酶解动物骨料,得到初步的骨明胶溶液,并施加永久磁场对溶液进行磁感应,十字流微膜过滤提纯,获得高纯度的骨明胶。本发明将TG酶与明胶微球结合,提高了明胶耐热性能;通过添加抗菌剂,还可以有效的控制重组肉中的微生物水平,并在储藏期间持续发挥抑菌效果,延长了货架期,并极大地提高了食品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耐热抗菌的明胶基TG酶肉制品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尤其涉及一种超声辅助同步脱矿酶解法、磁场微滤提纯方法、微胶囊包埋和明胶基TG 酶微球制备法,本发明还涉及该粘合剂在制备冷鲜重组肉中的用途,属于食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大量的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肉制品副产品,如机械去骨肉、碎肉、边角料、筋腱等,由于其感官和品质上的缺陷,无法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欢迎度低,所以这些副产物往往会被丢弃或用作低价值的动物饲料。
重组肉是指利用品质尚佳,但是观感较差的剔骨肉、碎肉及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边角料,通过添加肉制品粘合剂,使肉重新粘结组合成完整的肉块,以此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肉制品加工厂的原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肉制品粘合剂包括化合物类粘合剂和酶类粘合剂。
化合物类粘合剂为明胶基粘合剂,能促进水分、胶原质和肌肉蛋白质之间的交联作用,因此产生极强的黏合凝胶效果。明胶基粘合剂的主要成分为骨明胶,是一种从动物的结缔组织(皮和骨)中提取的蛋白质。骨明胶一直沿用传统碱法工艺从骨中制取明胶,该生产工艺中耗时较长的两大步骤分别为浸酸(脱矿)和浸灰步骤,浸酸用以去除骨中的磷,使骨料变软,而浸灰则用以去除了骨中的血色素和杂质,使骨素变得洁白。
酶类粘合剂为TG酶粘合剂,TG的主要功能因子是谷氨酰胺转胺酶,这种酶广泛存在于人体、高级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能够催化蛋白质分子之间或之内的交联、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连接以及蛋白质分子内谷氨酰胺残基的水解,用该酶生产重组肉时,它不仅可将碎肉粘结在一起,还可以将各种非肉蛋白交联到肉蛋白上,明显改善肉制品的口感、风味、组织结构和营养。
现有的肉制品粘合剂存在以下问题:(1)TG酶粘合剂对肉的粘合能力差,适用范围窄,无法满足日益多样化的肉制品种类需求;(2)重组肉在涮煮等烹饪过程中易破碎,整体性差,影响感官;(3)明胶基粘合剂中明胶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重组肉的品质; (4)重组肉易受细菌感染,导致微生物超标,安全隐患大。
导致该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对应为:(1)重组肉中不仅含有蛋白质,还含有脂肪等其他物质,而TG酶只能对肉中的蛋白质发挥粘合作用,无法粘合肉中的脂肪,在脂肪含量高的肉制品中粘合作用差;(2)重组肉中的粘合剂易受高温破坏,且耐溶解性能较低;(3)传统酸法或碱法的明胶制备不仅伴随生产效率低、能耗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碱法骨明胶制备需要多次提胶,明胶质量会随着提取次数增加而下降,造成明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4)重组肉的原料一般是一些小体积的肉碎等,比表面积很大,有更大的受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大部分肉制品粘合剂中不含有杀菌或抑菌成分,无法控制重组肉中的微生物水平。
针对上述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即TG酶粘合剂在重组肉中粘合作用发挥受限的弊端,CN200910129526.9公开了一种由谷氨酰胺转氨酶,非肉蛋白和膳食纤维组成的重组肉粘合剂,与单独的TG酶相比,提高了粘合性能,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1)使用该粘合剂的重组肉,硬度和剪切度分别下降62.8%和22.9%,缺乏咀嚼感,与天然肉制品的口感差异较大;
(2)粘合剂的膳食纤维部分来自于豆类和很多谷物,可能不适用与对豆制品过敏人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朗邦营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朗邦营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28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气体识别的酒驾预警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插头及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