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式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2967.2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谭洪;方二喜;李浩川;周域威;朱梓轩;徐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B65F1/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胡秋婵 |
地址: | 2151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智能 垃圾 分类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非接触式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部的分类装置、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垃圾收纳装置、及自动控制单元;分类装置包括垃圾投放机构、及设置在垃圾投放机构上方的垃圾识别部件,垃圾投放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中部的中心舵机、与中心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立柱、安装在立柱上部的投放斗、转动设置在投放斗内以开启或关闭投放斗的分类板、及安装在立柱上且与分类板传动连接的分类舵机,垃圾识别部件、中心舵机、分类舵机分别与自动控制单元电连接;垃圾收纳装置包括多个垃圾分类收集桶,投放斗在所述中心舵机带动下旋转至对应的垃圾分类收集桶上方。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式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操作方便,可实现垃圾的自动分类投放,减少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分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般垃圾分类系统仅仅是简单的放置多个垃圾箱,垃圾箱的开关门需要用手去接触,甚至有些垃圾箱完全裸露在外没有封闭措施。因此,会造成投递垃圾的人由于直接接触垃圾们而交叉携带细菌、病菌等致病因素,或者被挥发性垃圾所袭扰。
有些创意性的垃圾分类设备虽然能够完成简单垃圾的分类工作,但是体积过于庞大,运行成本较高,制作成本也相当昂贵,设备的维修难度较高,需要专业人士的协助才能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可实现垃圾的自动分类投放。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非接触式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部的分类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下部的垃圾收纳装置、及自动控制单元;
所述分类装置包括垃圾投放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垃圾投放机构上方的垃圾识别部件,所述垃圾投放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中部的中心舵机、与所述中心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立柱、安装在所述立柱上部的投放斗、转动设置在所述投放斗内以开启或关闭所述投放斗的分类板、及安装在所述立柱上且与所述分类板传动连接的分类舵机,所述垃圾识别部件、中心舵机、分类舵机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垃圾收纳装置包括多个垃圾分类收集桶,所述投放斗在所述中心舵机带动下旋转至所述对应的垃圾分类收集桶上方。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顶部设有自动门、带动所述自动门开启或关闭的开门舵机、人体接近传感器,所述机架侧部设有用于检测是否有垃圾进入所述投放斗的第一超声波传感器,所述人体接近传感器、开门舵机、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动门经连接部与所述开门舵机传动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三连杆相互平行布置,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自动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上设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所述开门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啮合。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垃圾识别部件安装在所述自动门的内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类舵机与所述分类板之间设有压力检测机构,所述压力检测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分类舵机动力输出端的压力传感器法兰臂、安装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法兰臂上的压力传感器、及固定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传感器上压板,所述压力传感器上压板与所述分类板的转动轴过盈配合。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传感器上压板上设有传感器固定凹槽和D字轴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D字轴孔过盈配合。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的顶部安装有烟雾传感器,所述立柱上安装有灭火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灭火器、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29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