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栅结构的槽栅VDMOS器件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403026.0 申请日: 2021-04-15
公开(公告)号: CN112802903A 公开(公告)日: 2021-05-14
发明(设计)人: 涂俊杰;顾航;高巍;戴茂州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蓉矽半导体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1L29/78 分类号: H01L29/78;H01L29/423
代理公司: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代理人: 敖欢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改进 结构 vdmos 器件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改进栅结构的槽栅VDMOS器件,包括栅极结构、源极结构、漏极结构和漂移区结构:栅极结构包括栅极金属、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多晶硅栅电极、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多晶硅电极、沟槽氧化层、隔离氧化层;源极结构包括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源区、中等掺杂第二导电类型体区、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欧姆接触区、源极金属;漂移区结构包括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漂移区;漏极结构包括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漏区和漏极金属,本发明中的掺杂方式在多晶硅栅内引入了二极管结构,所以分区掺杂的多晶硅栅极内部会形成一个PN结势垒电容,原本的栅漏电容会与分区异型掺杂的栅内PN结电容耦合,从而减小总的栅漏电容,降低器件开关损耗,提高开关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改进栅结构的槽栅VDMOS。

背景技术

功率VDMOS是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电压控制的纵向单极型器件,具有击穿电压高,开关速度快等优点。槽栅VDMOS相较于平面栅VDMOS用沟槽栅替代了平面栅,降低了导通电阻。但是在高频的应用领域,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大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为开关电源模块的转换效率与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密切相关。

功率器件的动态功耗由器件内部的寄生电容大小决定,其中VDMOS的内部寄生电容主要由栅源电容Cgs,栅漏电容Cgd,漏源电容Cds三部分组成。输入电容Ciss决定器件的输入损耗, Ciss=Cgs+Cgd。反向传输电容Crss决定器件的开关速度,Crss=Cgd,输出电容Coss决定器件的输出损耗,Coss=Cgd+Cds。栅漏电容Cgd与器件的开关损耗和开关速度都有关,因此为了降低器件功耗,提升开关电源模块的效率,需要降低Cgd。对于槽栅VDMOS来说,槽栅底部与漂移区交叠,Cgd较大,故开关损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改进栅结构的槽栅VDMOS器件,通过降低器件的栅漏电容Cgd,来降低器件动态功耗,提高开关速度,且器件的制造工艺简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栅结构的槽栅VDMOS器件,包括栅极结构、源极结构、漏极结构和漂移区结构:

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极金属11、两个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多晶硅栅电极8、两个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多晶硅栅电极8之间的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多晶硅电极7、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多晶硅电极7和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多晶硅栅电极8周围的沟槽氧化层9;沟槽氧化层9作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多晶硅栅电极8、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多晶硅电极7与外部半导体区域的隔绝层,所述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多晶硅栅电极8与上方的栅极金属11相连,轻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多晶硅电极7不与栅极金属11相连且其上覆盖隔离氧化层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蓉矽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蓉矽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30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