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洋生物体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3135.2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9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孙珊;赵玉庭;王立明;马元庆;由丽萍;苏博;齐延民;张昀昌;邢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1/73 | 分类号: | G01N21/73 |
代理公司: |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30 | 代理人: | 李增发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生物体 主要 重金属 元素 测定 方法 | ||
1.海洋生物体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1)样品采集:样品的采集、制备、贮存及运输按照GB17378.3和GB17378.6的相关规定执行;
2)试剂包括:
2.1)水:符合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2.2)硝酸:
2.3)硝酸溶液A:1 mL前述2.2)的硝酸与99 mL前述2.1)的水混合;
2.4)硝酸溶液B:前述2.2)的硝酸与前述2.1)的水等体积混合;
2.5)标准贮备溶液:铜、铅、锌、镉、铬、砷元素的浓度均为100 mg/L的单元素或多元素标准贮备溶液,溶剂为前述2.3)的硝酸溶液A,4℃冷藏保存,有效期1年,或购买市售有证标准溶液;
2.6)标准中间溶液:移取10.00 mL前述2.5)的标准贮备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用前述2.3)的硝酸溶液A定容至标线,4℃冷藏保存,有效期1个月;
2.7)标准使用溶液:移取10.00 mL前述2.6)的标准中间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用前述2.3)的硝酸溶液A定容至标线,临用前配制;
3)仪器设备包括: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含高频发生器、等离子体及进样系统、分光系统、检测器;
微波消解仪:最高消解温度不低于200℃;
赶酸装置:最高温度能达到180℃;
4)测定步骤包括:
4.1)样品消解:生物体样品消解方法使用微波消解法,具体步骤如下:
称取1.0 g生物体湿样或0.2 g生物体干样,精确至0.0001 g,放于微波消解仪的消解罐中,加入少许水润湿,加入10 mL前述2.2)的硝酸,待反应平稳后,旋紧瓶盖,放入微波消解仪中,按微波消解仪参考工作条件消解;消解完毕,待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小心拧下盖子,将消解罐置于赶酸装置上,加热赶酸,赶酸温度设置160℃,至溶液近干时,加入1.0 mL前述2.4)的硝酸溶液B,微热浸提,冷却后将消解液转入25 mL比色管中,用水定容至标线,混匀后静置,取上清液,上清液即为消解液;
同时按照生物体样品消解方法相同的步骤制备空白溶液;
微波消解仪参考工作条件为:功率1600W,升温时6 min,温度120℃,保持时间6 min;功率1600W,升温时6 min,温度180℃,保持时间15 min;
4.2)标准曲线绘制:取9个100 mL容量瓶,用微量移液器或移液管,分别加入0 mL、0.05mL、0.10 mL、0.50 mL、1.00 mL、2.00 mL、5.00 mL、10.00 mL前述2.7)的标准使用溶液,以及5.00 mL前述2.6)的标准中间溶液,分别用前述2.3)的硝酸溶液A稀释至标线,配制标准系列溶液,浓度分别为0 μg/L、0.50 μg/L、1.00 μg/L、5.00 μg/L、10.00 μg/L、20.0 μg/L、50.0 μg/L、100 μg/L、500 μg/L,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参考工作条件对标准系列溶液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绘制标准曲线;
4.3)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参考工作条件对消解液和空白溶液分别进行测定,测定值分别为X0和Xi;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参考工作条件为:射频功率1300 W,等离子体气流量15L/min,载气流量0.65 L/min,试样流量1.5 L/min,进样时间30 s;
4.4)用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生物体样品消解液中各元素的浓度值,按照公式(1)计算生物体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测试结果用表格记录;
(1)
式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未经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31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