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3562.0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0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浩然;蔡翰举;孙曦;肖龙坤;傅卓鑫;孙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34/20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付长杰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信息 物理 融合 骨折 复位 机器人 系统 | ||
1.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01),所述工作台(101)顶面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后立板(102),所述后立板(102)的上部固定连接基平台(103)的两侧,所述基平台(103)通过六个后万向节(104)转动连接电推杆(105)的一端,所述电推杆(105)的另一端通过前万向节(106)转动连接远端固定环(107)的后端面,所述远端固定环(10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远端标志物(108),所述远端固定环(107)前方的工作台(10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架(109),所述第一固定架(10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滚轮固定座一(110)和滚轮固定座二(112),所述滚轮固定座一(110)上对称转动安装有滚轮一(111),所述滚轮固定座二(112)上对称转动安装有滚轮二(113),所述滚轮一(111)、滚轮二(113)的内侧夹持安装有转动环(114),所述转动环(114)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15),所述连接板(115)的一端开设有调距滑槽(116),所述连接板(11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双目相机(117),所述转动环(114)前方的工作台(10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架(118),所述第二固定架(118)上固定安装有调高机构(119),所述调高机构(119)包括下固定架(1191)、梯形丝杠(1192)、转柄(1193)、导杆(1194)、滑动台(1195),所述滑动台(1195)的顶部通过夹持机构(120)固定安装有近端固定环(121),所述近端固定环(12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近端标志物(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标志物(108)、近端标志物(122)朝向双目相机(117)拍摄端的一面设有ArUco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114)上开设有内螺纹通孔,所述连接板(115)通过后端插入调距滑槽(116)中的螺栓固定连接转动环(114)上的内螺纹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114)为扁平的圆环形结构,所述滚轮一(111)的数量为多个,两个为一组前后对称转动连接转动环(114)的前后端面,所述滚轮二(113)的数量为多个,三个为一组左右对称转动连接转动环(114)的内外两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一(111)、滚轮二(113)为具有弹性的聚氨酯滚轮,所述滚轮固定座一(110)上开设有滑槽一(1101),所述滚轮固定座二(112)上开设有滑槽二(1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架(1191)的顶侧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118),所述梯形丝杠(1192)的顶端转动连接下固定架(1191)的内顶面,所述梯形丝杠(1192)的底端转动贯通下固定架(1191)的底端且固定连接转柄(1193),所述导杆(1194)对称设置在梯形丝杠(1192)的左右两侧且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下固定架(1191)的内顶面和内底面,所述滑动台(1195)的底部开设有螺纹连接梯形丝杠(1192)的内螺纹通孔和滑动连接导杆(1194)的垂直通孔,所述夹持机构(120)固定安装在滑动台(1195)的顶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万向节(104)的一端固定连接基平台(103)的前端面,所述后万向节(1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电推杆(105)的缸体底端,所述电推杆(105)的推杆顶端固定连接前万向节(106)的一端,所述前万向节(106)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远端固定环(107),所述电推杆(105)、前万向节(106)的数量均为六个,所述前万向节(106)绕远端固定环(107)的轴线环向排列,所述后万向节(104)绕基平台(103)的轴线环向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将患者的移动骨(远端骨)与近端骨段分别与远端固定环(107)及近端固定环(121)通过骨针进行牢固的固定,并将远端固定环(107)作为机器人动平台与六个电推杆(105)推杆顶端的前万向节(106)固定,近端固定环(121)通过夹持机构(120)、调高机构(119)与第一固定架(109)固定;
S2、安装结束后,拍摄患者骨折部位的X光影像以确定远端固定环(107)及近端固定环(121)与骨段的位姿关系;
S3、将用于表征骨段位姿的远端标志物(108)、近端标志物(122)分别固定安装在远端固定环(107)和近端固定环(121)上;
S4、调整双目相机(117)的位置角度,使远端标志物(108)、近端标志物(122)位于双目相机(117)合适的视野范围内,双目相机(117)通过测量远端标志物(108)、近端标志物(122)的空间位姿间接获取骨折骨段的位置和姿态,并根据患者的实际骨折状态引导控制电推杆(105)的伸缩状态实施骨折复位手术;
S5、利用可手动调节的线性连杆将远端固定环(107)与近端固定环(121)相连构成骨外固定架并断开外远端固定环(107)、近端固定环(121)与前万向节(106)、夹持机构(120)的连接,即可完成骨折复位的手术及术后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35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机械手的上下料机器人
- 下一篇:圆状多屏伸缩装置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