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流水域环境生态恢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3581.3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卢晓强;刘立;王蕾;胡飞龙;马月;张振华;于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1001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流 水域 环境 生态 恢复 装置 | ||
1.一种河流水域环境生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设于河流流道(1)两侧的生态驳岸(2),以及开挖于生态驳岸(2)上的渠道(3),以及若干组间隔设置于河流流道(1)内的拦截机构,所述渠道(3)与河流流道(1)平行,且渠道(3)水体与河流水体之间通过暗道(4)全线连通,所述暗道(4)内间隔设有用于支撑上部生态驳岸(2)的支撑柱(5),每组拦截机构包括筒架(6)、拦网(7)、驱动件(8)和收集框(9),所述筒架(6)有两个,两个筒架(6)分别安装在两侧渠道(3)内的对应位置,所述拦网(7)横向拦截于河流流道(1),拦网(7)两端经暗道(4)延伸至渠道(3)内并套接于筒架(6)上,所述驱动件(8)连接并驱动其中一个筒架(6)转动,所述收集框(9)设置于其中一个筒架(6)的下游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水域环境生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渠道(3)的上方设有用于遮挡渠道(3)的顶盖(10),所述顶盖(10)与生态驳岸(2)可拆卸连接或者铰接,且顶盖(10)上方作为水平的人行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水域环境生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收集框(9)的渠道(3)内设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沿渠道(3)侧壁竖向设置,所述收集框(9)上设有滑条(12),收集框(9)通过滑条(12)与滑轨(11)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流水域环境生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9)上设有拉杆(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水域环境生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设于各组拦截机构之间的生态平台(14),所述生态平台(14)固定于河流流道(1)的底部,且在每个生态平台(14)上均种植有沉水植物(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流水域环境生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平台(14)呈正四棱柱形,且生态平台(14)以其中一条棱柱朝向正上游方向,生态平台(14)的底部设有用于插入河流流道(1)底部的固定柱(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水域环境生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驳岸(2)在靠近河流流道(1)的坡面上覆盖有植被层(17),所述植被层(17)延伸至河流水面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水域环境生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驳岸(2)在靠近河流流道(1)的坡面上还设有安装座(18),所述安装座(18)上设有浮动板(19),所述浮动板(19)水平向河流流道(1)方向伸出且浮动板(19)可绕安装座(18)在设定角度范围内翻转,浮动板(19)的上表面覆盖有植被层(1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水域环境生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驳岸(2)在远离河流流道(1)的坡面上设有生态种植框(20),所述生态种植框(20)内由下往上依次铺设有鹅卵石层、陶粒层和营养土层和鹅卵石层,在生态种植框(20)内种植有灌木(21),且生态种植框(20)的底部设有若干根吸水棉棒(22),所述吸水棉棒(22)从营养土层延伸至渠道(3)水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河流水域环境生态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土层的制备原料包括土壤基质,以及占土壤基质重量1-5%的疏松剂和1-10%的锁水剂,其中,所述疏松剂由香菇菌糠与甲基纤维素按照5: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锁水剂由蒲绒纤维经干燥、粉碎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358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