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4816.0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方义;陈志莉;周自坚;唐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1 | 代理人: | 何晓 |
地址: | 54100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两相 一体化 反应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包括配水箱、CSTR反应器、ABR反应器和储水箱,配水箱与CSTR反应器连通,CSTR反应器与ABR反应器连通,ABR反应器和储水箱连通;ABR反应器内分割成多个相连通的隔室,最后一个隔室为沉淀室,其他隔室为反应室,且第一个反应室的容积大于后面反应室的容积,每个反应室内均设有上流室和下流室,上流室内靠近其上端的位置设组合纤维填料,上流室内靠近其下端的位置设混合惰性填料,沉淀室内设蜂窝斜管填料,同一个反应室内的上流室和下流室的上端相连通,后一个反应室的上流室和前一个反应室的下流室的下端相连通,在第一个反应室内还设有进水下流室,该进水下流室的下端与第一个反应室内的上流室的下端相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废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问题,严重危害人类的日常生活环境,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且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短缺和废水污染负荷及废水中污染物种类的日趋复杂化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能耗大的弊端伴随着全球能源危机而日益突出。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低能耗、剩余污泥量少、产沼气等特点,促使人们对该技术产生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出现了研究高峰。目前,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节能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对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要求。
ABR反应器是由美国Stanford大学的McCarty等人于80年代初提出的--种高效新型厌氧反应器。ABR反应器内设置若干竖向导流板,将反应器分隔成串联的几个反应室,每个反应室都可以看作--个相对独立的上流式污泥床系统(Upflowsludge bed,简称USB),废水进入反应器后沿导流板上下折流前进,依次通过每个反应室的污泥床,废水中的有机基质通过与微生物充分的接触而得到去除。借助于废水流动和沼气上升的作用,借助于隔室中的活性污泥层去除污水中悬浮物、油类等有机物。ABR处反应室中的污泥上下运动,但是由于导流板的阻挡和污泥自身的沉降性能,将反应器分隔成若干个串联的反应室,废水在每个隔室中作先升流后降流的上下流动,从而大量的厌氧污泥被截留在反应室中。
ABR反应器的优点主要体现在:a.优良的水力学特性:由于ABR集推流模式和完全混合流态于一身,在各隔室完全混合的前提下又保证了整体的推流形态;b.合理分布的微生物种群特征:在ABR启动之后,随着废水沿程逐步流过每个隔室,各隔室内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逐渐降低,且进入各隔室的废水基本形成自己特有的水质。于是,在整个反应器内的不同隔室里形成了与水质和反应阶段相适宜的特有的微生物种群;c.优良的抗冲击负荷潜力:前面隔室主要以水解酸化菌为主,这种细菌的适应性能力较强,当进水负荷突发变化时,承担了主要的均质作用;d.优质的处理效果;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在较高或较低温度下仍能正常运行。
但是现有的ABR反应器存在一定缺陷,首先,ABR反应器的第一隔室承受的负荷远大于平均负荷,尤其是处理高浓度废水时,局部负荷过载致使有机酸大量积累,内部环境pH值降低,对反应装置中的微生物种群的发展及其活性不利,导致处理效率的下降;同时,在高负荷条件下反应中产生大量气体,带动污泥流动,容易将颗粒污泥冲出格室外对废水处理不利,且布水不易均匀;
再者,一般厌氧反应采用单相厌氧消化工艺,整个厌氧消化过程被放置在一个容器内并被控制在同一条件下运行,各种厌氧消化菌互相干扰,反应器效能及其稳定性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两相一体化厌氧反应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4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