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油路喷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4819.4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7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蔡茂;刘冉;张卓娅;蒋尧;刘逸博;罗莲军;彭中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R3/38 | 分类号: | F23R3/38;F23R3/28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李婷婷 |
地址: | 412002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路 喷嘴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油路喷嘴结构,包括供油管座和喷嘴座;供油管座包括:布设在供油管座上的用于供主油路燃油流通并将主油路燃油连通至喷嘴座内的主油路管道,布设在供油管座上的用于供副油路燃油流通并将副油路燃油连通至喷嘴座内的副油路管道;喷嘴座包括:布设在喷嘴座上的用于将主油路管道流通的主油路燃油从喷嘴座内喷出的主油路机构,主油路机构的输出端设有用于对主油路燃油喷射区域形成湍流扰动的径向旋流器和轴向旋流器,布设在喷嘴座上并利用外界吸入的气体将副油路管道流通的副油路燃油从喷嘴座内喷出的副油路机构,副油路机构的输出端设有用于与副油路机构配合形成气流通道并实现副油路燃油雾化成小液滴的文氏管环。提高主油路燃油和副油路燃油的雾化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涡轮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双油路喷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燃烧室中,燃油是通过燃油喷嘴喷射入燃烧室的,在双油路燃油喷嘴的设计中,副油路的燃油喷射主要用于燃烧室的点火,主油路用于大工况下的燃油供给。传统的双油路压力雾化燃油喷嘴,主、副油路燃油的雾化都是通过高速旋流产生强大的离心力,从而压缩液膜,逐步实现液膜的破碎,形成小液滴。但是,现有双油路压力雾化燃油喷嘴存在一些缺陷:(1)主油路燃油的喷射是先雾化,然后再与空气混合,故燃油与空气混合质量不高;(2)主、副油路燃油的油路喷口位置较近,因此,主、副油路燃油的喷射,特别是在主油路燃油的油路打开时,存在干涉;(3)副油路燃油仅采用压力雾化,雾化质量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油路喷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发动机燃烧室中主油路燃油的油气混合质量差,污染物排放高,且主油路燃油与副油路燃油的油路相关干涉,副油路燃油雾化质量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油路喷嘴结构,包括供油管座和布设在供油管座前端的喷嘴座;供油管座包括:布设在供油管座上的用于供主油路燃油流通并将主油路燃油连通至喷嘴座内的主油路管道,布设在供油管座上的用于供副油路燃油流通并将副油路燃油连通至喷嘴座内的副油路管道;喷嘴座包括:布设在喷嘴座上的用于将主油路管道流通的主油路燃油从喷嘴座内喷出的主油路机构,主油路机构的输出端设有用于对主油路燃油喷射区域形成湍流扰动,以促进主油路燃油与空气混合的径向旋流器和轴向旋流器,布设在喷嘴座上并利用外界吸入的气体将副油路管道流通的副油路燃油从喷嘴座内喷出的副油路机构,副油路机构的输出端设有用于与副油路机构配合形成气流通道并实现副油路燃油雾化成小液滴的文氏管环。
进一步地,主油路机构包括:处于喷嘴座靠近供油管座的一端并沿喷嘴座周向布设的用于主油路燃油流通的环形槽,布设在环形槽上的用于将主油路燃油向径向旋流器和轴向旋流器方向输送的主油路燃油出油管路,处于主油路燃油出油管路输出端的用于将主油路燃油喷出至径向旋流器和轴向旋流器周围的主喷孔;环形槽、主油路燃油出油管路、主喷孔构成供油管座内部的主油路燃油通路。
进一步地,主油路燃油出油管路和主喷孔一一对应布设构成成组结构,成组结构设置有多组;多组主油路燃油出油管路沿周向间隔布设在环形槽上。
进一步地,副油路机构包括:处于喷嘴座靠近供油管座的一端并与副油路管道连通的用于副油路燃油流通的凹槽,凹槽处于环形槽的中部,处于凹槽输出端的用于将副油路燃油喷出至文氏管环内的副喷孔,凹槽与副喷孔之间设有用于使副油路燃油产生旋流的旋流机构,用于引导外界气体进入副油路机构内的进气通路,进气通路的输出端连通至文氏管环靠近副喷孔的一端。
进一步地,副油路机构处于副喷孔输出端设有用于安装文氏管环的安装腔,文氏管环外环面与安装腔连接配合以形成整体结构,文氏管环内环面包括收口段和扩口段;副喷孔采用锥形体结构,副喷孔的外锥面与文氏管环的内环面的收口段间隙配合形成用于气体流通的气流通路,以将使外界气体从进气通路进入后,流经气流通路,并达到副喷孔处的喷射区域。
进一步地,旋流机构采用与凹槽同轴布设的旋流片,旋流片上设有用于使副油路燃油通过并时产生旋流的旋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48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