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热沉空间的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5483.3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7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高斌;赛建刚;王亚军;高博;赵燕;贾琦;韩磊;赵越;陈建涛;田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B64G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杨洋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热 空间 真空 环境模拟 试验 设备 方法 | ||
1.一种可变热沉空间的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包括真空容器(1)、热沉、供氮系统、载物小车(2)和红外热流模拟装置(11);所述真空容器(1)包括一端开口的筒体(101)、安装于筒体(101)开口端的大门(102);真空容器(1)内热沉围成空间的底部设有第一导轨(3),载物小车(2)位于第一导轨(3)上,红外热流模拟装置(11)安装于载物小车(2)上待试验产品(12)的外围,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沉包括大门热沉(4)、端部热沉(5)和多个独立的圆筒热沉(6),三者围成所述热沉围成空间;
所述大门热沉(4)固定安装于所述大门(102)上;
所述圆筒热沉(6)为圆筒形的热沉,多个圆筒热沉(6)沿真空容器(1)轴向布置后固定安装于所述筒体(101)的内壁上;
所述圆筒热沉(6)围成空间内的上部区域安装有第二导轨(7),第二导轨(7)通过顶部吊装杆(8)安装于所述筒体(101)的内壁上,顶部吊装杆(8)穿过相邻圆筒热沉(6)间的缝隙;
所述端部热沉(5)通过移动支架(10)悬挂安装于第二导轨(7)上;移动支架(10)上设有轨道滚轮结构(9)和用于锁紧移动支架(10)的锁紧机构;
所述供氮系统分别与大门热沉(4)、端部热沉(5)和多个独立的圆筒热沉(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热沉空间的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氮系统包括多个热沉进氮管路和多个热沉出氮管路;
多个热沉进氮管路的入口端均与罐外供氮管道A连接,出口端分别穿过所述大门(102)或筒壁,与大门热沉(4)、端部热沉(5)或多个圆筒热沉(6)的进氮口连接;
多个热沉出氮管路的入口端分别穿过所述大门(102)或筒壁,与大门热沉(4)、端部热沉(5)或多个圆筒热沉(6)的出氮口连接,多个热沉出氮管路的出口端B通向大气;
多个所述热沉进氮管路上均设有进氮阀门V,进氮阀门V位于真空容器(1)外部;
其中,与端部热沉(5)连接的热沉进氮管路和热沉出氮管路均采用柔性的金属波纹管;
与大门热沉(4)连接的热沉进氮管路和热沉出氮管路均采用柔性的金属波纹管或可拆式金属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热沉空间的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门热沉(4)、圆筒热沉(6)和端部热沉(5)朝向载物小车(2)的一面均喷涂有高发射率的航天黑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变热沉空间的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热沉(5)远离载物小车(2)的一侧表面安装有防辐射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热沉空间的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热沉(6)沿筒体(101)轴向上有4~8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热沉空间的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7)均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导轨,每根导轨的两个端部均设有限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热沉空间的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轨(3)、第二导轨(7)、筒体(101)和移动支架(10)均为不锈钢材质。
8.一种可变热沉空间的真空环境模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可变热沉空间的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试验产品(12)及红外热流模拟装置(11)安装于载物小车(2)上;
2)移动载物小车(2)至靠近可变热沉空间的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的大门(102)位置;
3)移动端部热沉(5)至靠近待试验产品(12)位置后锁紧;
4)对真空容器(1)内部抽真空;
5)打开进氮阀门V,对待试验产品(12)周围大门热沉(4)、端部热沉(5)、有效的圆筒热沉(6)持续通入液氮;所述有效的圆筒热沉(6)是指围成所述热沉围成空间的圆筒热沉(6);
6)使用红外热流模拟装置(11)对待试验产品(12)进行温度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54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燃气的冷空气插入式旋流掺混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齿轮疲劳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