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水入渗量测量结构及其建造和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5598.2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6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宽;金攀;武艳;关文义;虞文波;卞士杰;朱磊;王松林;袁书珊;肖可可;吴莉鑫;赖昌飞;杨钊;刘冰川;梁莎;胡敬平;侯慧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祯环卫科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E03F5/22;E02D31/02;G01W1/14;F04D15/00;B09B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孙静楠;何梅生 |
地址: | 230094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习友路3333***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水 入渗 测量 结构 及其 建造 测量方法 | ||
1.一种降水入渗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判断天气情况,当预判当日降水量大于设定的降水量控制值时,执行步骤三,否则执行步骤二;
步骤二,打开两个阀门(22),于t0时间后,分别采集并记录两个渗滤液收集桶(24)内于t0内收集的垃圾渗滤液量,并分别进行两个所述渗滤液收集桶(24)内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检测,如存在降水,还应通过雨量计(3)相应记录t0内的降水量;
随后,进行步骤四;
步骤三,关闭两个阀门(22),于t0时间后,通过雨量计(3)获取并记录t0内的降水量,分别对两个所述渗滤液收集桶(24)的垃圾渗滤液收集量进行分批采集记录,并分别进行两个所述渗滤液收集桶(24)内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检测,单个渗滤液收集桶(24)的垃圾渗滤液收集量的分批采集记录,按如下过程进行:
打开阀门(22),使对应的单元堆体(1)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沿渗滤液导排管(21)流入渗滤液收集桶(24),当渗滤液收集桶(24)内收集的垃圾渗滤液近满时,关闭该阀门(22),采集并记录此时渗滤液收集桶(24)收集的垃圾渗滤液的量,随后,清空该渗滤液收集桶(24),完成单次采集并获得单次采集的垃圾渗滤液收集量;
重复进行单次采集,直至垃圾渗滤液不再连续地流入所述渗滤液收集桶(24),将各单次采集的垃圾渗滤液收集量相加得到t0内该渗滤液收集桶(24)实际应当收集的垃圾渗滤液的量;
步骤四,查看采集和记录的数据量是否满足要求:
如数据量满足要求,进行步骤五;
否则,进行步骤一;
步骤五,对采集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降雨量对渗滤液产量和水质的变化规律的影响,并根据降雨量对渗滤液产量和水质的变化规律的影响指导填埋场建造及填埋场垃圾处理工艺的制定;
上述的降水入渗量测量方法通过降水入渗量测量结构实现,所述降水入渗量测量结构包括渗滤液导排结构(2)和至少一个单元堆体(1);防渗层(12)铺设于地面挖设的凹坑(11)内,其边沿延伸至所述凹坑(11)外,生活垃圾(13)堆设于所述凹坑(11)内,位于所述防渗层(12)上方,所述凹坑(11)内底部于所述防渗层(12)下方开设盲沟(16),所述盲沟(16)内以碎石子填充,构成所述单元堆体(1);渗滤液导排管(21)为穿孔花管,其末端与渗滤液收集桶(24)连通,阀门(22)和流量计(23)设于所述渗滤液导排管(21)上,构成所述渗滤液导排结构(2);
所述渗滤液导排结构(2)的数量对应所述单元堆体(1)的数量设置,所述渗滤液导排管(21)前端通长埋设于对应的所述盲沟(16)内,所述盲沟(16)由远离排涝槽(4)一端向靠近所述排涝槽(4)一端由高至低倾斜设置;所述地面上还设有雨量计(3)并开设排涝槽(4),所述渗滤液收集桶(24)设于所述排涝槽(4)内;
所述防渗层(12)包括两层土工布及设于两层所述土工布之间的防渗膜,其边沿通过各钉设入地面的木桩(15)固定;
所述渗滤液收集桶(24)顶部设有可开合的桶盖,所述排涝槽(4)内设有潜水泵(41),所述潜水泵(41)上设有浮球开关;
所述单元堆体(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任一所述单元堆体(1)的生活垃圾(13)顶部铺设覆盖膜(14);
上述的降水入渗量测量结构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单元堆体开挖:选择地势较高、易开挖且边坡稳定的区域,于地面开挖两个呈上大下小楔形的凹坑(11),随后于所述凹坑(11)底部做压实处理,并使凹坑(11)底面呈具有坡度的斜面;
步骤二,施工防渗层:于所述凹坑(11)底面及侧壁做防渗处理,由下至上依次铺设下层土工布、防渗膜和上层土工布,构成边沿延伸至所述凹坑(11)外的地面上的防渗层(12),随后,沿所述防渗层(12)的边沿施工各木桩(15),将所述防渗层(12)的边沿与地面锚固;
步骤三,铺设导排结构:于所述凹坑(11)底部开设与所述凹坑(11)底面坡度一致的盲沟(16),于所述盲沟(16)内设置包裹土工布的渗滤液导排管(21),并填充碎石子;
随后,将渗滤液收集桶(24)设于排涝槽(4)内,并将所述渗滤液导排管(21)末端与所述渗滤液收集桶(24)连通;
渗滤液导排管(21)上应设有暴露的阀门(22)和流量计(23);
步骤四,设置排涝结构:将带有浮球开关的潜水泵(41)固定于所述排涝槽(4)内底部,并于测量结构区域内设置雨量计(3);
步骤五,垃圾填装:于所述凹坑(11)内填装生活垃圾(13),所述生活垃圾(13)顶部应整平,四周呈斜坡状;
步骤六,垃圾顶部覆膜:于任一所述凹坑(11)内填充的所述生活垃圾(13)的顶部覆盖覆盖膜(14),所述覆盖膜(14)四周以压块固定,完成施工;
所述凹坑(11)挖设于现有填埋场垃圾堆体上或者距离填埋场50m以内的区域;
所述凹坑(11)的深度为1m~5m,有效库容为20m3~100m3,底面的坡度大于0.02且小于0.1,边坡坡度大于1:3且小于1:1;所述生活垃圾(13)高度为1.5m~5.5m,其顶部超出地面高度为0.5m~1m,四周坡度为1:2~1:5;
所述渗滤液导排管(21)为PE管,所述碎石子的粒径为20mm~60mm,所述防渗膜和所述覆盖膜(14)为HDPE膜,所述渗滤液收集桶(24)上设有刻度;所述阀门(22)为球阀,流量计(23)为旋翼式水表流量计,雨量计(3)为直读式雨量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水入渗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所述降水量控制值为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祯环卫科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安徽国祯环卫科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559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伞型工作平台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永磁外转子风机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