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驯化野生石鲽的驯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5613.3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8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涛;李仰真;赵炳然;孙祥山;曹金凤;黄经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营增殖实验站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赵伟敏 |
地址: | 26131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驯化 野生 驯养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人工驯化野生石鲽的驯养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具体包括驯化池的准备、海捕野生石鲽筛选与消毒处理、暂养管理和驯化养殖管理,通过模拟野生环境,使海捕野生石鲽由摄食鲜活饵料转为摄食配合饲料,最终适应工厂化养殖环境,并健康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人工驯化野生石鲽的驯养方法。
背景技术
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又名石板、石江子等,属广盐、冷温性底栖鱼类,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经济价值很高,对低溶氧也有很高的耐受能力,容易养殖和运输,是中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之一,野生群体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和北部黄海海域。
目前,中国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主要是由于海捕野生苗种人工驯化难度很大,进而严重影响了留种、人工育苗以及养殖产业的发展。在海捕野生石鲽人工驯化方面至今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探索一种海捕野生石鲽人工驯化的方法,对促进人工育苗和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上存在的缺陷,结合目前的研究前沿,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海捕野生石鲽人工驯化无法成功的难题,提供人工驯化野生石鲽的驯养方法。该方法通过模拟野生环境,使海捕野生石鲽由摄食鲜活饵料转为摄食配合饲料,最终适应工厂化养殖环境,并健康生长。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人工驯化野生石鲽的驯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驯化池的准备
驯化池的底面积范围20~40m2,深度范围0.8~1m,配备进排水管道、水位控制、充气和遮光设备;
步骤(2)、海捕野生石鲽筛选与消毒处理
每年10~11月份,挑选体表无明显伤痕的海捕个体,苗种的规格为30~60g/尾,袋装充氧打包运回后,用10~20ppm的高猛酸钾消毒后,放入备好的驯化池中,密度5~10尾/m2;
步骤(3)、暂养管理
每天投喂1~2次活沙蚕,投喂7~10天,日投喂率为所有苗种体重的2%~4%,根据摄食情况适当增减投喂量;
步骤(4)、驯化养殖管理
每天1~2次投喂鲆鲽鱼类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所有鱼体重的1%~2%,投喂完配合饲料1h后,再投喂活沙蚕,日投喂率为所有鱼体重的1%~2%,待能观察到大部分个体能够摄食配合饲料后,停止投喂沙蚕,只投喂配合饲料,此时,将石鲽放入工厂化养殖车间进行常规投喂管理。
具体地,所述驯化池养殖条件为:水温范围14~16℃,溶氧范围6~8mg/L,盐度范围28~30‰,pH7.4~8.0,日换水率200%以上。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中驯化池池底要铺设1cm厚的细沙,细沙粒径0.05~0.1cm;驯化池水面光线强度保持在100lx以下。
其中,所述步骤(2)中高锰酸钾的浓度为20ppm,消毒时间为10~15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模拟石鲽野生环境的方法,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成功驯化海捕野生石鲽摄食配合饲料,驯化成活率达到80%以上,并快速健康生长,最终适应工厂化养殖条件。本发明克服了海捕野生石鲽人工驯化的难题,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石鲽工厂化育苗和养殖产业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营增殖实验站,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营增殖实验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56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配送路径规划的优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阿氏芽孢杆菌PO15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