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苜蓿饲草中黄曲霉素B1含量测定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5804.X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3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卓凤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30/02;G01N1/28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许攀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苜蓿 饲草 中黄 曲霉 b1 含量 测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花苜蓿饲草中黄曲霉素B1含量测定方法:在待测紫花苜蓿饲草溶液中加入磁性分子印迹纳米材料,调节pH值为7.5,搅拌均匀,室温下超声萃取,磁性分子印迹纳米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分层,弃去上清液体,将磁性分子印迹纳米材料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再用甲醇将黄曲霉素B1从磁性分子印迹纳米材料中解吸,解吸液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进行黄曲霉素B1测定,最后建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和超高相液相色谱结果间的定量关系,以此测定未知苜蓿饲草样品中微量黄曲霉素B1含量。本发明将磁性分子印迹纳米材料用于苜蓿饲草中黄曲霉素B1的含量测定,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苜蓿饲草中黄曲霉素B1含量测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霉变是造成饲料大量浪费的世界性危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饲料受真菌侵蚀而发生霉变。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产生次生毒性代谢物真菌毒素,牲畜食用了被产毒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饲料可引起中毒及某些慢性疾病。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黄曲霉或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次级真菌毒素。污染粮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M1等。在天然污染的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即AFB1)毒性最大,奶牛可将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转化为乳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而带来乳品和乳制品的食品安全问题。黄曲霉毒素B1可在粮食和饲草中检测到,尤其是高温高湿地区的检出率和含量更高。
目前已建立各种食品中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如液-质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等。其中酶联免疫法抗体等耗材昂贵,液-质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柱前或柱后衍生以提高方法的灵敏度,这些都增加了检测成本。同时国家标准规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均采用IAC对黄曲霉素进行提取和净化,这些前处理方法虽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成本高,操作繁琐。因此探索灵敏、经济、快速的方法提取饲草中的黄曲霉素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苜蓿饲草中黄曲霉素B1含量测定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成本高,选择性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苜蓿饲草中黄曲霉素B1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将种植或购买的紫花苜蓿饲草当作大宗产品处理,子样的采集按照系统采样法,按相同的时间、空间或质量的间隔采取子样,第一个子样在第一个间隔内随机采取,其余的子样按选定的间隔采取。以苜蓿饲草灰分的质量分数表示采样精密度,灰分精密度A为±(1%-5%),灰分标准差S为±(2%-3%),采集子样数为n,子样数量n的建立由单个子样的标准差S和采样精密度A来确定
(1)制备不同样品的待测紫花苜蓿饲草溶液:将每份苜蓿饲草样品粉碎,时间至少为10秒,过60目筛,以保证样品的均一性,称取5g固体饲草样品于50mL塑料离心管中,加入20mL甲醇和水混合溶液(75:25,v/v),超声提取30min后,以10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备用。
(2)制备磁性分子印迹纳米材料;
(3)取待测饲草溶液20ml,并加入磁性分子印迹纳米颗粒AFB1-Ba3V2O8(Eu)@PDA15mg,调节pH值为7.5,超声吸附搅拌均匀,混合液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分层,除去上层清液,下层沉淀用近红外光谱仪进行漫反射测定,磁性分子印迹纳米材料以超声辅助方式分散于溶液中,将目标物与干扰物有效分离,并通过外加磁场,使该印迹材料快速沉降,达到高效净化的目的,无需经离心或过滤方式与溶液分离,是一种更方便经济的方法;
(4)用甲醇将黄曲霉素B1从磁性分子印迹纳米材料中解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分层,收集上层清液,吸取少量解吸液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进行黄曲霉素B1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58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