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型风电桩基护底结构及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5982.2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7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娜;金越睿;王亥索;蒋学炼;何小松;谷雪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城建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02D27/12;E02D27/52;A01G33/00;G06F30/2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蒙建军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型 桩基 结构 设计 方法 | ||
1.一种生态型风电桩基护底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S1、获取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沿海0~10m近岸的波高H、波长L、水深D、风电桩基的基础宽度d;
S2、获取底流速、水深与块石质量之间的关系;具体为:
根据上述波高H、波长L和水深D,计算底流速V;
计算出不同底流速下稳定块石的质量W:并拟合出底流速V、水深D与块石质量W之间的关系;
W=2.276×D+21.488×V (2)
S3、确定块石防护范围,所述块石防护范围应不小于2倍基础宽度;
S4、在块石间填充级配石;
S5、在级配石上固定大叶藻;
S6、在块石上表面铺设加固网,将加固网的四周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型风电桩基护底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具体为:
S501、准备移植单元:取2~3株大叶藻,把其中任意一株的地下茎与叶鞘相连的节点作为基准点,将其余大叶藻的节点与该基准点对齐,叶鞘与叶片共保留20cm;
S502、将所述移植单元分生组织以下部分与级配石通过棉绳绑扎;绑扎的方法为:首先将棉绳绕着级配石和大叶藻植株4~5圈,然后在棉绳端部打结;
S503、调整大叶藻的地下茎,使地下茎摆放至水平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生态型风电桩基护底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叶藻的密度范围是8~12株/m2,所述棉绳的直径为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型风电桩基护底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石为50~150g的卵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型风电桩基护底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6中,通过麻绳将加固网与级配石绑扎;绑扎的方法为:先在麻绳上准备两个十字活结,然后将级配石放入十字活结中,最后系紧十字活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生态型风电桩基护底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麻绳的直径为2~3mm,长度为30~4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型风电桩基护底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网为PLA/麻纤维复合材料制成,该PLA/麻纤维复合材料包括麻纤维和聚乳酸;所述加固网的网孔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取值范围为6~8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型风电桩基护底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块石的防护范围之外1~2m处设置有多个T型木桩,所述加固网通过套环与T型木桩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态型风电桩基护底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石的质量范围为:24.87~69.25kg;直径的范围为:26~38cm。
10.一种生态型风电桩基护底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生态型风电桩基护底结构的设计方法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城建大学,未经天津城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598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电梯测量仪
- 下一篇:PET系统校正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