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净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6254.3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0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杉浦幸司;西冈宽真;三好直人;佐藤明美;村胁启介;池部雅俊;太田贵也;中岛谅太;小里浩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科特拉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王潇悦;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净化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排气净化装置,是具备蜂窝基材和流入单元侧催化剂层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蜂窝基材具有多孔质的隔壁,由该隔壁划分出从流入侧端面延伸到流出侧端面的多个单元,
多个单元包括隔着隔壁相邻的流入单元和流出单元,
流入单元的流入侧端敞开、且流出侧端密封,
流出单元的流入侧端密封、且流出侧端敞开,
流入单元侧催化剂层从隔壁的流入侧端起设在流入单元侧的隔壁的表面上,
对流入单元侧催化剂层的截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时,流入单元侧催化剂层的空隙率为0.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压汞测孔法测定时,流入单元侧催化剂层的基于细孔径4μm~10μm的细孔得到的空隙率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流入单元侧催化剂层在流入单元侧的隔壁的表面上从隔壁的流入侧端起设置到蜂窝基体的延伸方向的总长度的5%~90%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流入单元侧催化剂层的含量在蜂窝基材的设有流入单元侧催化剂层的部分的每1L体积中为30g~150g。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流出单元侧催化剂层,该流出单元侧催化剂层从隔壁的流出侧端起设在流出单元侧的隔壁的表面上。
6.一种排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制造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净化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制造方法包括:向蜂窝基材的流入单元内供给流入单元侧催化剂层形成用浆料从而形成浆料流入单元侧催化剂层;以及对形成有浆料流入单元侧催化剂层的蜂窝基材进行烧成,
流入单元侧催化剂层形成用浆料包含相对于流入单元侧催化剂层的总重量为1重量%~3重量%的造孔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造孔材料是纤维状造孔材料,造孔材料的平均直径为0.7μm~15μm,造孔材料的平均纵横比为9~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科特拉,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科特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625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动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流体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