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6553.7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1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凯;陈秋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G09F9/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2012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显示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柔性显示模组至少包括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包括弯折轴,柔性显示屏沿弯折轴进行弯折;柔性显示屏至少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第一膜层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二膜层的弹性模量;第二膜层和第一膜层包括靠近弯折轴的第一区和远离弯折轴的第二区;在垂直于柔性显示屏所在平面方向上,第一区内的第二膜层的厚度小于第二区内第二膜层的厚度,第一区内的第一膜层的厚度大于第二区内第一膜层的厚度。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柔性显示模组。本发明可以避免发生膜层剥离现象,降低产品失效的风险,提高模组的正常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显示面板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目前,终端产品已不能满足用户追求大屏幕大视野的同时又要便携的需求,例如,手机、平板等。柔性显示屏以可弯曲性、可弯折性、柔韧性佳的特性备受关注。因此,作为可以提供更大显示屏幕和更小携带体积的可折叠式显示屏、可卷曲式显示屏,已成为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因具有响应速度快、视角宽、亮度高、低功耗以及自发光器件,具有抗弯折特性等优异性能,近年来,成为柔性显示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面板在封装之后,与其贴合组装的其它各膜层材料多为单一材料,且不同膜层之间的力学性能有所差异,且柔性显示模组在反复卷曲、弯折或展平的过程中,各膜层都要承受一定的应力。由于不同膜层之间的性能差异,很容易导致柔性显示模组在弯折或者卷曲时,在各膜层结合处出现剥离(peeling)现象,增加产品失效的风险,从而降低柔性显示面板的信赖性。
因此,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在折叠设备或者卷曲设备中产生的膜层剥离问题,避免影响模组的正常使用寿命的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模组在弯折或者卷曲时,在各膜层结合处容易出现剥离现象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至少包括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包括弯折轴,柔性显示屏沿弯折轴进行弯折;柔性显示屏至少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第一膜层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二膜层的弹性模量;第二膜层和第一膜层包括靠近弯折轴的第一区和远离弯折轴的第二区;在垂直于柔性显示屏所在平面方向上,第一区内的第二膜层的厚度小于第二区内第二膜层的厚度,第一区内的第一膜层的厚度大于第二区内第一膜层的厚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柔性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至少包括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包括弯折轴,柔性显示屏沿弯折轴进行弯折或弯曲。柔性显示屏至少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第一膜层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二膜层的弹性模量,从而使得第二膜层具有较好的柔韧性能。第二膜层和第一膜层包括靠近弯折轴的第一区和远离弯折轴的第二区,在垂直于柔性显示屏所在平面方向上,第一区内的第二膜层的厚度小于第二区内第二膜层的厚度,第一区内的第一膜层的厚度大于第二区内第一膜层的厚度,从而通过设计不同厚度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减小不同弹性模量的膜层之间的性能差异,使得沿远离弯折轴的方向,两层膜层之间弹性模量和应力过渡变化,有利于减小应力突变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可以尽量避免发生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的膜层剥离现象,进而可以降低产品失效的风险,提高模组的正常使用寿命。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65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