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质抗病型地方鸡新品系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9315.1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4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金四华;夏晶晶;耿照玉;郭立平;贾羽晴;陈先臻;何婷婷;税斐;江洪峰;郑书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C12Q1/6888 |
代理公司: | 合肥云道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30 | 代理人: | 闫兴贵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质 抗病 地方 品系 选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质抗病型地方鸡新品系选育方法,包括如下选育步骤:组建优质鸡基础群与常规选育;肉质与抗病能力指标检测及候选基因分型分析;优质抗病型新品系最佳选育方案的确定。本发明能够更好地促进优质皖南三黄鸡的产业化开发,一方面解决了我国地方资源保护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优质抗病性的新品系个体健康,产品安全、营养丰富,同时减少了对养殖环境的污染,能够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品种改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优质抗病型地方鸡新品系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皖南三黄鸡是安徽省优良的地方家禽品种,属肉蛋兼用型品种,被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和《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主要分布于安徽省池州市和宣城市,该鸡喙、胫、皮肤和全身羽毛均为黄色,肉蛋细腻,味美香浓,生长较慢,性成熟早、冠红,体形美观,放牧觅食力强;适合安徽省沿江地区饲养,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
作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收录的优质地方鸡种,皖南三黄鸡所具备的遗传多样性是家禽品种改良和适应规模化生产条件变化的遗传基础。然而,目前的皖南三黄鸡的产业化开发中,不能有效的保护地方资源,地方品种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不便于选育优质抗病性的新品系,同时,养殖环境污染较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优质抗病型地方鸡新品系选育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优质抗病型地方鸡新品系选育方法,包括如下选育步骤:
S1组建优质鸡基础群与常规选育;
以现有的皖南三黄鸡群为育种素材,综合考虑羽色、胫色、体重性状,筛选出健康强健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个体留为种用,组建优质鸡基础群;
通过本品种选育,建立优质抗病系,每品系10个家系的皖南三黄鸡核心群,外貌特征为黄羽、黄胫,分别在出雏、4周龄、8周龄、12周龄时全体称重,其它各周龄抽5%个体称重,建立新品系选育体重数据;
父本主要采取个体选择,选择依据体重,羽色及肉品质和饲料效率候选基因分型结果进行;母本同时分别记录43周和60周产蛋量和平均蛋重,作为母本家系选择依据之一,母本采用家系选育结合家系内选择方法;
S2肉质与抗病能力指标检测及候选基因分型分析;
对已组建的选育群,测定相应的肉质性状和抗病能力指标,比较不同饲养方式下皖南三黄鸡的生长、屠宰、免疫、肉品质性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同时采用PCR-SSCP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的分析技术,对肌肉发育的关键候选基因MyoD;抗病能力的候选基因TLR4进行基因表达与多位点检测,鉴定个体基因型并获得肉质优良、饲料转化效率与抗性有利基因型,进而进一步确定优质抗病选育群;
S3优质抗病型新品系最佳选育方案的确定:
利用鉴定个体基因型与肉质、抗病能力的关系,建立多基因聚合与分子综合选择指数,加快选择进程,具体方法为采用个体选择和家系选择相结合的方案,根据常规育种值估计和多位点有利分子标记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分子综合选择指数,建立最佳选育体系,实现新品系的选育;
建立包含育种目标性状,采用多位点检测方法对候选基因进行检测和鉴定,对多个目标性状分子标记进行聚合和分子评分,分子评分将根据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育种效率评估,建立如下模型:Y=μ+个体效应+合并基因型效应+家系间效应+剩余残差,最后,采用BLUP方法对分子遗传标记和常规育种值进行综合估计,确定分子综合选择指数;建立优质抗病性新品系MAS育种体系,实现多性状有利基因型在不同品系中聚合。
优选的,所述步骤S1的羽色分为黄羽和麻黄羽,胫色为黄胫,体重为90日龄体重:1000-11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93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