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9755.7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7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卢康明;王金一;黄德中;蒋健;邱龑;许立斌;陈旭光;李瑞;朱健;陈培新;王未墨;王帮由;周依军;寇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0 | 分类号: | E21D9/10;E21D9/14;E21D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03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顶管法叠交 隧道 始发 平台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及其施工方法,该平台包括:支承架,包括沿下层隧道的站台层的相对两侧的顶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框,支撑框竖向设置且其相对两端分别安装于两顶梁,相邻的两支撑框之间连接有斜撑;复合平台板,包括底板、顶板及垫设于底板与顶板之间的网格构件,底板铺设于多个支撑框的上部;用于支抵顶管机的后端的反力后靠,浇筑于两顶梁的上部且支抵于复合平台板的远离上层隧道的接收端的一端;以及两止退架,两止退架的底部分别固设于两顶板上,反力后靠支抵于止退架的后端,止退架的前端连接于下层隧道的站台层的围护结构。本发明解决了叠交顶管隧道的常规施工存在施工工期长,工程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为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地面交通正常运营、周边环境建构筑物产生的显著不利影响,暗挖法地铁车站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其中,顶管法以其高效、环保、安全等优势,成为软土地区暗挖车站施工的首选工法。
作为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的地铁车站,其断面要求站台层、站厅层之间存在叠交关系,顶管法施工地铁车站必然存在叠交顶管隧道施工问题。
对于叠交顶管隧道的常规施工,通常在叠交顶管隧道的下层隧道贯通后,施工连接于下层隧道的接收端的站台层混凝土结构,在站台层混凝土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于站台层混凝土结构的上部安装叠交顶管隧道的上层隧道的顶管机以用于上层隧道的始发施工。叠交顶管隧道的常规施工存在施工工期长,工程成本高的弊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叠交顶管隧道的常规施工存在施工工期长,工程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顶管法叠交隧道的始发钢平台,包括:
支承架,包括竖向设置的多个支撑框,多个支撑框沿下层隧道的站台层的相对两侧的顶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框的相对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所述顶梁,相邻的两所述支撑框之间连接有斜撑;
复合平台板,包括底板、顶板及垫设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网格构件,所述底板铺设于多个所述支撑框的上部;
用于支抵顶管机的后端的反力后靠,浇筑于两所述顶梁的上部且支抵于所述复合平台板的远离上层隧道的接收端的一端;以及
两止退架,两所述止退架的底部分别固设于两所述顶板上,所述反力后靠支抵于所述止退架的后端,所述止退架的前端连接于所述下层隧道的站台层的围护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斜撑的下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框的下部,所述斜撑的上端连接于相邻的所述支撑框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斜撑的上端设置于所述顶管机的轨道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网格构件包括多根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多根所述第一横梁沿所述顶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一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顶梁同向设置,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横梁之间,所述第一横梁连接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包括两连接梁和竖设于所述顶梁上的两立柱,两所述立柱的顶端之间及两所述立柱的底端之间分别有所述连接梁。
进一步的,所述斜撑的上端连接于两所述立柱的顶端之间的连接梁。
进一步的,所述止退架包括:
第一架体,固设于所述顶板的上部;
第二架体,固设于所述顶板的上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反力后靠之间;
第一斜杆,支撑于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之间,所述第一斜杆的靠近所述第二架体的一端斜向下设置;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97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