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0285.6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7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殷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明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3/04 | 分类号: | F03D3/04;F03D3/06;F03D7/06;F03D9/25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杨来宝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风力发电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系统,包括风轮组件,引流罩组件,支撑组件,风轮组件内部集成有发电机组固定在引流罩组件中心,引流罩组件由骨架和膜板组成,骨架整体呈中空笼状圆柱体,沿圆柱体径向用膜布分隔成多个弧形可调引流风道,引导自然风向切向吹向叶轮,骨架外周通过多根支撑柱支撑在地面构成支撑组件。通过引流罩结构可以采用较小的风轮获得足够大的迎风面积,且引导吹向风轮的风向以减少风阻损失,提高风能利用效率。使用该结构极大地降低风电成本,减少对鸟类的伤害,使垂直轮风力发电机应用于大中型风力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系统。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是洁净环保的新能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于小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风能利用率,我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曾做过相关的风洞普测,实测的风能利用率约为23%-29%,而大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风能利用率更为低下。但通过模拟结果来看,垂直轴风轮的风轮利用率不比水平轴低,国外也有机构实验表明垂直轮的风能利用率在40%以上。在消除了“对风损失”之后,垂直轮的风能利用率完全有可能超过水平轴风轮。
在垂直轴风力机中,来自自然风的能量吹向旋转叶片,其叶轮支撑在一垂直轴上,连接发电机将叶轮旋转机械能转换成电力。现有垂直轴风力机产品多为小型产品,采用Lafond风轮或达里厄风力机。其受风面积受风轮迎风面影响,要获取更大功率的风力需要将风轮叶片做得很大。而大叶轮垂直轴风轮建造成本巨大,性价比不高,因此未能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大型风力发电机多采用水平轴风力机,建设成本高,结构复杂,风能利用率并不高。
垂直轴风力机分为阻力型和升力型。
阻力型利用风轮对风的阻力做功,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安装维护方便,启动力矩大,转速受到风速的制约(尖速比在0.5-
0.9),风轮直径很大时,转速提升很困难。另外阻力型风机的受风面积中只有一半被利用,另一半往往还做负功,所以阻力型垂直风力机功率系数比较低。
升力型垂直风机利用对风的升力做功,相对于阻力型风机其对风阻力小,具有转速高,风能的利用率较高,其叶端尖速比通常在4以上,最大功率系数可达50%,多用于中小型风力发电。垂直风力机的总转矩很小,不能依靠风力自起动,必须依靠外力起动使尖速比达到3.5以上时才能依靠升力正常运转。升力型风机转速高,叶轮受离心力反复作用,其叶轮直径受材料性能的制约,无法做到大型化。
目前降低对风损失的措施多是采用遮风板,采用挡住对风侧来风的方式避免对风损失,但无疑使该侧来风无法利用,降低了有效受风面积,影响发电功率输出.且需要根据风向时刻调节遮风板的位置。大型垂直风机因其巨大的风叶生产制造,运输,安装都很困难,使其几乎无法在大型风力机中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垂直轴风力机提供一种引流结构,扩大对风面积,减小对风损失,提高风能利用效率,降低建造成本,为大中型垂直轴风力发电建造提供一种新思路。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系统,包括风轮组件、引流罩组件;
所述风轮组件,主体包括主轴、固定在主轴上的叶轮、以及通过支撑轴承支持的顶盖和底盖;
所述引流罩组件为笼状空心圆柱体,其顶面与底面由与主轴同心的圆环和若干辐条及法兰组成,顶面与底面通过柱连接成圆柱状笼形结构,所述柱与辐条形成的弧形长方面内安装有隔膜;
所述隔膜分成两部分,外侧为固定隔膜,内侧为可活动隔膜,所述活动隔膜通过装设在上下辐条上的调节装置内外移动;
其中,风轮组件从引流罩组件的下部向上穿入,所述法兰与风轮组件的顶盖和底盖连接固定,所述法兰孔直径大于叶轮的最大直径,所述叶轮受经过引流罩组件整流的风力驱动旋转输出力矩并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明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明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02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