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复合地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0427.9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3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唐道远;吴光荣;邓梦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森泰木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40 | 分类号: | B32B27/40;B32B3/04;B32B3/30;B32B3/06;B32B17/02;B32B17/10;B32B27/30;B32B33/00;E04F15/10;B29C43/00;B29C43/18;B29C43/20;B29C44/50;B29C44/24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沈涛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复合地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双层复合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邵氏硬度在80HD以上的硬质芯层(2)和邵氏硬度在40HD以下的弹性表层(1),所述弹性表层(1)在所述地板的上表面和至少部分的侧表面包裹覆盖所述的硬质芯层(2);所述弹性表层(1)和硬质芯层(2)之间设置有配合结构,所述配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硬质芯层的表面的多个单元件和形成于所述弹性表层的表面的多个对应件;所述单元件为沿着地板长度方向设置的截面呈凸起形状或凹槽形状的条状结构;
当所述单元件的截面呈凸起形状时,所述对应件为包覆所述凸起的截面呈凹槽形状的凸起配合部件;
当所述单元件的截面呈凹槽形状时,所述对应件为嵌设在所述凹槽内的截面呈凸起形状的凹槽配合部件;
所述弹性表层的材料选自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硬质芯层选自金属型材、木塑热挤出实心板材、木塑热挤出空心板材、硬质发泡自结皮板材、硬质发泡共挤包覆板材、硬质发泡共挤包覆增强板材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复合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单元和多个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由硬质芯层的与所述弹性表层接触的表面形成,且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单元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由弹性表层的与所述硬质芯层接触的表面形成,且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对应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契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复合地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单元件的截面呈凸起形状时,所述截面呈凹槽形状的凸起配合部件具有缩口结构;
当所述单元件的截面呈凹槽形状时,所述截面呈凹槽形状的单元件具有缩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复合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芯层的与所述弹性表层接触的表面和弹性表层的与所述硬质芯层接触的表面,在地板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过渡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的单元件和对应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复合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的表面为平面或截面呈锯齿状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复合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发泡自结皮板材由包含有第一树脂的第一发泡原料形成的硬质发泡芯和包覆所述硬质发泡芯的同样由第一发泡原料形成的结皮层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复合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发泡共挤包覆板材由硬质发泡芯、包覆所述硬质发泡芯的结皮层和包覆所述结皮层的共挤壳体构成;所述硬质发泡芯和结皮层由包含第一树脂和发泡剂的第一原料形成,所述共挤壳体由包含第二树脂且不包含发泡剂的第二原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复合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发泡共挤包覆增强板材由硬质发泡芯、玻纤增强层和共挤壳体构成,所述的玻纤增强层设置在所述的硬质发泡芯和共挤壳体之间;所述硬质发泡芯和结皮层由包含第一树脂和发泡剂的第一原料形成,所述共挤壳体由包含第二树脂且不包含发泡剂的第二原料形成;所述的玻纤增强层由玻璃纤维网格布浸渍树脂后固化形成。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层复合地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一铸模,将脱模剂喷涂在所述铸模内,干燥后将形成弹性表层(1)的液态原料倒入所述铸模,并形成厚度为a的弹性表层前体;所述弹性表层前体为未固化并具有流动性的液体;
b、将上表面和侧表面具有所述单元件的硬质芯层(2)放入所述的铸模;
c、对所述硬质芯层施加一个压力,使其于铸模中位置下降,使弹性表层前体顺着所述铸模的内侧壁和所述硬质芯层四周轮廓的间隙上升,并至少漫过所述硬质芯层的侧表面上的单元件,使弹性表层前体的厚度从a降至b;
d、维持步骤c中施加的压力,使所述弹性表层前体于所述铸模内固化,制得所述的双层复合地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复合地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质芯层(2)为硬质发泡共挤包覆增强板材;
制备所述硬质发泡共挤包覆增强板材使用的设备包括主挤出机、辅挤出机、共挤模具和定型模;
所述共挤模具由包含模具进料板、流道形成板、模具出料板在内的多个模具板对接而成;所述共挤模具设有主流道(10)、增强材料通道(20)和共挤流道(30),所述的主流道(10)、增强材料通道(20)和共挤流道(30)在模具内彼此独立;所述的增强材料通道(20)包括分布于主流道(10)两侧的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所述的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在模具出料板形成位于主流道出料口(11)两侧的第一出料口(211)和第二出料口(221);所述的共挤流道(30)在模具出料板形成表层出料口(31),所述的表层出料口(31)为矩形环结构并套设在所述的主流道出料口(11)周围,并且所述的第一出料口(211)和第二出料口(221)设置在主流道出料口(11)与表层出料口(31)之间;
所述的表层出料口(31)上设置有与所述单元件形状相对应的结构;
所述的增强材料通道(20)包括输入段(201)和输出段(202),所述输入段(201)和所述输出段(202)相连接;所述输入段(201)与所述的主流道(10)的夹角沿着物料进给方向逐渐变小直至为零;所述输入段(201)的增强材料进料口设置在流道形成板上;
所述的共挤流道(30)包括相互连通的入料段(301)、流延段(302)和成型段(303),所述的入料段(301)的主体部分开设在共挤模具的第二流道形成板上,流延段(302)主体开设在模具的第一流道形成板上,成型段(303)开设在模具的出料板上;所述的入料段(301)于所述的第二流道形成板形成两个分支通道(3011),所述流延段(302)为于所述的第一流道形成板形成的两个相互连通的斜面状通道(3021);所述的分支通道(3011)与所述的斜面状通道(3021)对接,所述的斜面状通道(3021)与所述的成型段(303)对接;所述的模具出料板的内端面与所述第一流道形成板的外端面对接,所述第一流道形成板的内端面与所述第二流道形成板的外端面对接;所述的成型段(302)横截面的矩形环状结构沿出料方向大小逐渐收缩,并在模具出料板上形成所述的表层出料口(31);
制备所述硬质发泡共挤包覆增强板材的方法如下:
将包含第一树脂和发泡剂的第一原料经充分混合后输入到主挤出机中,由所述主挤出机将所述第一原料挤入模具的主流道(10),接着从主流道(10)挤出,形成保压芯体;
同时,将两个玻纤增强层分别从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输入;
同时,将包含第二树脂且不包含发泡剂的第二原料经充分混合后通过辅挤出机从共挤模具的共挤流道(30)喂入,从表层出料口(31)挤出,得到截面为框型的共挤壳体;
保压芯体、玻纤增强层和共挤壳体从各自流道挤出后形成模坯;于此同时将所述模坯通入到定型模中,于定型模内使保压芯体在受所述定型模内壁约束的共挤壳体中进行发泡,将所述的共挤壳体充填满,同时使所述模坯在所述定型模中完成复合和定型,形成所述的硬质芯体;所述模坯从内到外依次为保压芯体、玻纤增强层和共挤壳体,且所述保压芯体与所述共挤壳体之间具有预成型的发泡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森泰木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森泰木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042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键照明器
- 下一篇:马达电容引脚弯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