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尺度时频分析的快速非局部均值InSAR相位滤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1206.3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7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闫展;江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尺度 分析 快速 局部 均值 insar 相位 滤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时频分析的快速非局部均值InSAR相位滤波方法,结合小波包变换的多尺度时频分析特性以及非局部均值滤波的良好滤波效果,对InSAR相位信号进行去噪以平滑噪声,包括正余弦变换、小包波变换、非局部均值滤波以及小包波逆变换等,整个滤波方法简单易行,去噪效果好,提高了传统InSAR相位去噪算法的去噪精度,同时通过模拟数据及实际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滤波方法去噪性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遥感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尺度时频分析的快速非局部均值InSAR相位滤波方法。
技术背景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遥感观测手段,其特点是范围大、全天候、多时相等,由于微波的穿透性,其几乎不受云层干扰,因此在地表形变监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震后监测、火山运动、滑坡监测、冰川冻土、地下水开采等,这为政府的统筹规划及灾害防治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InSAR技术获取一段时间的地表形变是利用了位于同一地区但不同时间内的雷达影像之间的干涉相位信号,在先进行影像配准后通过干涉相位的差分后获得与形变信号有关的差分相位,再经过对差分相位进行相位解缠,获得相对形变信号,最后再将视线向(LOS)的形变转化为垂直方向的形变信息,因此相位信号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信号传输过程中SAR信号难免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影响,比如各种失相干现象,既包括时间上的,也包括空间上的,如大气对信号的延迟作用,系统的一些热噪声等,因此,对相位信号进行去噪显得尤为重要。信号滤波是常用的去噪手段,通过滤波处理可以提高相位信号的信噪比,对滤波后的干涉相位进行相位解缠从而提升干涉测量精度。在研究过程中,对InSAR信号的滤波已有诸多研究。文献资料(汪鲁才,王耀南,毛六平.基于小波变换和中值滤波的InSAR干涉图像滤波方法[J].测绘学报,2005,34(2):108-112.)报道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中值滤波对InSAR图像进行处理的方法;文献资料(龙钧宇,余爱民.基于小波包变换的非局部均值去噪方法[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000(011):13-16.)提出了一种针对普通图像基于小波包变换的非局部均值去噪算法。小波包变换和快速非局部均值滤波方法是常见的两种算法,如何结合两种算法的优势对InSAR图像进行处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在检索现有技术后,并没有发现采用类似方法对InSAR图像进行处理的报道。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及快速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的InSAR相位去噪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时频分析的快速非局部均值InSAR相位滤波方法,该算法结合小波包变换的多尺度时频分析特性以及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的高精度特性,对具有条纹特性的InSAR相位的相位噪声进行滤波,提升了干涉测量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多尺度时频分析的快速非局部均值InSAR相位滤波方法,结合小波包变换的多尺度时频分析特性以及非局部均值滤波的良好滤波效果,对InSAR相位信号进行去噪以平滑噪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对InSAR相位信号进行正余弦变换处理;
S2:对S1步骤中经正余弦变换处理后的InSAR相位信号进行小波包变换,得含噪声的小波包系数,利用小波包变换的线性特点以及多时频分析特性将相位信号转换为小波包系数,小波包变换后的相位信号其噪声是一种均值为0的高斯白噪声;
S3:对S2步骤中所得含噪声的小波包系数进行非局部均值滤波,得滤波后的小波包系数,利用高斯白噪声的特点对InSAR相位噪声进行去除;
S4:对S3步骤中所得滤波后的小波包系数进行小波包逆变换,得滤波后的InSAR相位信号。
进一步的,S1步骤中所述正余弦变换处理在复平面内进行,利用正余弦变换在复数域内避免InSAR相位的相位跳变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12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