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形滤波组件电性能测试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1306.6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5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袁杰;龚祖杰;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泰格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巾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0 | 代理人: | 邢伟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滤波 组件 性能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形滤波组件电性能测试性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常温电性能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包括通带插损测试方法、隔离度测试方法、电压驻波比测试方法和带外抑制测试方法;S2、所述低温电性能测试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21、取用一个低温箱,将低温箱内的温度设定为‑54~‑55℃;S22、将被测件(2)放置于低温箱内,保温0.4~0.5h后取出被测件(2);S23、重复步骤S1的操作,即可在低温条件下,测试被测件(2)的通带插损、隔离度、电压驻波比和带外抑制性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获取环形滤波器常温电性能、低温电性能以及高温电性能、测试方法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环形滤波组件性能测试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环形滤波组件电性能测试性方法。
背景技术
环行滤波组件由滤波器和环行器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环行滤波组件中的滤波器实现近端抑制的同时还具有对2次谐波抑制的功能,环行滤波组件的带宽为2~4GHz,相对带宽达67%,故滤波器选择近端由交指滤波实现滤波功能。环行滤波组件中的环行器按工作场又可分为高场和低场设计,低场设计环行器频带宽,可以达到倍频程工作带宽。环行滤波组件装配成型后,需采用设备来测试它的通带插损、隔离度、电压驻波比和带外抑制性能,但是测试时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得到的数据只是常温电性能,而并不能得到低温电性能和高温电性能,因此不能对环形滤波器进行彻底的测试,存在测试的局限性,不利于对环形滤波器的研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获取环形滤波器常温电性能、低温电性能以及高温电性能、测试方法简单的环形滤波组件电性能测试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环形滤波组件电性能测试性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常温电性能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包括通带插损测试方法、隔离度测试方法、电压驻波比测试方法和带外抑制测试方法;
所述通带插损测试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a1、对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校准,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两端口分别连接于被测件的P1端口和P2端口,在被测件的P3端口处连接匹配负载;
Sa2、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上标出Maker1:X700、Maker2:X500;
Sa3、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上测出Marker1至Marker2之间的绝对值,其中测出的最大值即为通带插损,从而实现了通带插损的测试;
所述隔离度测试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b1、对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校准,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两端口分别连接于被测件的P1端口和P2端口,在被测件的P3端口处连接匹配负载;
Sb2、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上标出Maker1:X700MHz、Marker2:X500MHz;
Sb3、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上测出Marker1至Marker2之间的绝对值,其中测出的最小值即为通带隔离度,从而实现了隔离度的测试;
所述电压驻波比测试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c1、对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校准,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两端口分别连接于被测件的P1端口和P2端口,在被测件的P3端口处连接匹配负载;
Sc2、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上标出Maker1:X700MHz、Marker2:X500MHz;
Sc3、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上测出Marker1至Marker2之间的绝对值,其中测出的最大值即为电压驻波比,从而实现了电压驻波比的测试;
所述带外抑制测试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d1、对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校准,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两端口分别连接于被测件的P1端口和P2端口,在被测件的P3端口处连接匹配负载;
Sd2、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上搜索出5.4G~10.5G频点范围的最大值;
Sd3、利用最大值的绝对值减去通带插损即可得到带外抑制,从而实现带外抑制的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泰格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泰格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1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