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态金属流量计及铅铋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2586.2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5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方攸同;马吉恩;邱麟;沈峰;李林森;程兰;许博文;吴奇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00 | 分类号: | G01F15/00;G01F1/00;G01F15/18 |
代理公司: | 杭州钤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9 | 代理人: | 唐灵;赵杰香 |
地址: | 3100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金属 流量计 冷却系统 | ||
1.一种液态金属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管道,所述中空管道的管道内部提供待测液态金属的流动空间,该中空管道的管道壁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绝缘层、耐热层、金属隔层、以及具有真空隔热层的双层壳体层,所述待测液态金属为铅铋合金,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氧化铝层;
位于所述中空管道上且相对设置有至少一对传感器孔位,每一个所述传感器孔位贯穿该中空管道的管道壁,所述传感器孔位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至少三分段,其中第一分段位于所述绝缘层,第二分段位于所述耐热层和金属隔层,第三分段位于所述双层壳体层,所述第一分段到所述第三分段的孔开口大小依次增大;
设置在该传感器孔位中的探针传感器,所述探针传感器包括探头、限位块、和探针主体,
其中,所述探头穿过所述第一分段并露出在所述绝缘层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块的大小介于所述第二分段和所述第一分段的孔开口大小之间,并埋入在该第二分段中,所述探针主体露出于第三分段并向所述中空管道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二分段的孔侧面设有云母绝缘层,所述限位块埋入所述第二分段的孔内时,与所述云母绝缘层之间充分接触,
当该探针传感器被置入对应的传感器孔位之后,在所述限位块上设置压盖,所述压盖将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第二分段中,使得限位块形成对该传感器孔位的封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层为耐热纤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隔层为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壳体层为非导磁不锈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段的孔底部设有密封垫圈,所述探针传感器的限位块压紧该密封垫圈,且所述探头透过该密封进入所述第一分段的孔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的孔交接台阶处,设有若干个螺孔,所述压盖通过所述若干个螺孔以螺丝固定的方式固定在该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的孔交接台阶上,并且向下抵住所述限位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道的两端设有法兰,所述法兰与所述中空管道之间设有密封垫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金属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主体的尾部通过导线连接到一电信号处理装置中,所述电信号处理装置用以获取由所述探针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并转化为待测液态金属的流速或流量。
9.一种液态金属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管,该绝缘管的管道内部提供待测液态金属的流动空间,所述待测液态金属为铅铋合金,所述绝缘管的材质为氧化铝层;
耐热管,套设在所述绝缘管外侧并紧贴该绝缘管;
金属套管,套设在该耐热管外侧;
真空隔热管,套设在所述金属套管的外侧,该真空隔热管由中间具有真空隔热层的双层壳体构成,其外壁构成所述液态金属流量计的外壳;
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传感器孔位,所述传感器孔位分别贯穿所述真空隔热管、金属套管、耐热管和绝缘管,所述传感器孔位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至少三分段,其中第一分段位于所述绝缘管的管壁上,第二分段位于所述金属套管和耐热管的管壁上,第三分段位于所述真空隔热管的管壁上,所述第一分段到所述第三分段的孔开口大小依次增大;
设置在该传感器孔位中的探针传感器,所述探针传感器包括探头、限位块、和探针主体,
其中,所述探头穿过所述第一分段并露出在所述绝缘管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块的大小介于所述第二分段和所述第一分段的孔开口大小之间,并埋入在该第二分段中;所述探针主体露出于第三分段向所述真空隔热管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二分段的孔侧面设有云母绝缘层,所述限位块埋入所述第二分段的孔内时,与所述云母绝缘层之间充分接触,
当该探针传感器置入对应的传感器孔位之后,在所述限位块上设置压盖,所述压盖将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第二分段中,使得限位块形成对该传感器孔位的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25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