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视频视线识别对电梯媒体收视信息进行采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3780.2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5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鹏;吴亢;应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闪链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N21/414 | 分类号: | H04N21/414;H04N21/442;H04N21/81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浦***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视频 视线 识别 电梯 媒体 收视 信息 进行 采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频视线识别对电梯媒体收视信息进行采集的方法。利用电梯门上安装的视频监控设备进行视频图像采集,并将视频图像传输到智能设备中进行视线特征识别;利用视线特征参数及监控设备安装参数进行空间计算,利用计算出的水平距离过滤掉无效视线特征;利用有效视线特征参数及媒体播放设备安装参数进行可视区域空间碰撞计算,统计出各可视区域当前播放内容的视线关注量,此外,还可以根据当前播放内容视线关注量控制媒体播放设备实现特定媒体内容的点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领域,视频媒体播放控制领域,以及统计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视频视线识别对电梯媒体收视信息进行采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媒体广告已经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由于电梯内空间较小、人流较多,因此广告媒体的播放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放大。然而传统的电梯媒体广告播放设备,并没有安装感知和输入设备,不论电梯轿厢内有没有人,播放设备都会一直循环播放设定好的广告内容,不论电梯轿厢内有什么样的人,播放设备都会固定按照设定好的广告内容顺序进行播放。这就造成了资源浪费以及广告投放不够精准的问题,广告主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广告主只能盲目的进行广告投放,广告效果如何,人群关注了哪些广告,关注了广告中的哪些内容,都无从获取。不仅如此,电梯内的乘客对于播放的媒体内容,不管喜不喜欢,只能被动接受,完全没有自主选择权,乘梯体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乘客的不良体验也同时对媒体广告的效果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视频视线识别对电梯媒体收视信息进行采集的方法,利用视频监控图像识别技术实现智能感知从而使得乘客在媒体播放过程中对媒体内容的关注点可以作为收视信息进行采集,这样就加强了广告主关于乘客对广告接受度、关注度等各方面信息的感知能力;利用视频监控图像识别技术实现智能感知从而使得乘客在媒体播放内容上拥有了自主选择权,节省资源且增强了用户体验和广告播放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视频视线识别对电梯媒体收视信息进行采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电梯门上安装的视频监控设备进行视频图像采集,并将视频图像传输到电梯内安装的智能设备中进行视线特征识别;利用视线特征参数及监控设备安装参数进行空间计算,利用计算出的水平距离过滤掉无效视线特征;利用有效视线特征参数及媒体播放设备安装参数进行可视区域空间碰撞计算,统计出各可视区域当前播放内容的视线关注量。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门上安装的视频监控设备,可以安装在层门上,也可以安装在轿门上,对电梯门正面区域进行拍摄,可以有效的拍摄到电梯门外等候人群和/或电梯轿厢门内乘梯人群的正面平视人脸图像,便于进行视线特征识别。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设备安装参数包含摄像头镜头高度、镜头水平位置、镜头像素分辨率大小、镜头可视水平视角及垂直视角等。
进一步地,对视频图像进行视线特征识别,可以采用现有成熟的视线离线识别AI产品,能够识别出人像数量,每个人像矩形位置大小、年龄、性别、双眼视线空间坐标、双眼视线空间向量等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利用计算出的水平距离过滤掉无效视线特征具体为:利用设定好的不同人像特征参数对应的人脸平均高度表,可以反查出当前人像对应的真实高度,结合当前人像在图像中的像素位置和大小,估算出当前人像空间位置和摄像头安装位置的水平距离,从而排除小于可信距离或者大于可信距离的无效人像。
进一步地,所述媒体播放设备安装参数包含以视频监控设备摄像头镜头为三维空间原点时媒体屏幕左上角在此三维空间中的坐标,以及屏幕宽和高的具体数值、屏幕分辨率等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闪链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闪链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37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