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凿岩机的智能收杆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4742.9 | 申请日: | 2021-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3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林;杨能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慧山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2 | 分类号: | E21B7/02;E21B7/04;E21B19/1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汉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6 | 代理人: | 邹涛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凿岩机 智能 装置 及其 操作方法 | ||
1.一种凿岩机的智能收杆装置,包括大梁(1),其特征是还包括与钻杆相接且设置在第一拖板(6)上的第一减速机构(5),第一拖板(6)通过链条滑动设置在大梁(1)上,链条与驱动机构相接;大梁(1)上还设置有用于存放钻杆的杆仓(3)以及用于取放钻杆的机械手(4),所述杆仓(3)内设置有用于搁置钻杆的支架,该支架与支架转轴相接,
大梁(1)上设置有收杆位置和松杆位置,所述收杆位置位于松杆位置的上方,
所述收杆位置为钻杆能够进入杆仓(3)的最高位置,
大梁(1)上还设置有位于第一减速机构(5)下方且用于换杆的夹持器,该夹持器包括上夹持器(10)和下夹持器(11),上夹持器(10)位于下夹持器(11)的上方,复位机构设置在上夹持器(10)和下夹持器(11)之间;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油缸,该复位油缸的一端与上夹持器(10)的一端铰接,复位油缸的另一端与下夹持器(11)的另一端铰接;
所述钻杆包括第一钻杆(15)和第二钻杆(16),
第一减速机构(5)与第一钻杆(15)相接,或者,第一减速机构(5)与第二钻杆(16)、第一钻杆(15)依次相接;
所述松杆位置包括第一松杆位置和第二松杆位置,
当第一减速机构(5)与第一钻杆(15)或第二钻杆(16)相接时,第一松杆位置为上夹持器(10)能够相对于第一减速机构(5)松开第一钻杆(15)或第二钻杆(16)的位置;
当第二钻杆(16)与第一钻杆(15)相接时,第二松杆位置为上夹持器(10)和下夹持器(11)能够相对于第一钻杆(15)松开第二钻杆(16)的位置;此时,上夹持器(10)与第二钻杆(16)相接,下夹持器(11)与第一钻杆(15)相接;
还包括中控器,第一减速机构(5)、驱动机构、复位机构、机械手(4)、上夹持器(10)和下夹持器(11)分别与中控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凿岩机的智能收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夹持器(1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下夹持器(11)所在夹持范围是否与第一钻杆(15)或第二钻杆(16)相接的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与中控器电连接。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凿岩机的智能收杆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中控器判断当前是否打钻完成,当打钻完成后,进入步骤二,否则,进入步骤三十;
步骤二,第一减速机构(5)与驱动机构停止工作,操作人员按下智能收杆按钮,进入步骤三;
步骤三,中控器启动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拖板(6)将第一减速机构(5)以及第二钻杆(16)或第一钻杆(15)向上移动到收杆位置并停止运动后,此时,通过检测机构检测或者通过中控器判断下夹持器(11)所在夹持范围内是否有第一钻杆(15),
如果没有第一钻杆(15),则进入步骤四;
如果有第一钻杆(15),则进入步骤十六;
步骤四,中控器启动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拖板(6)将第一减速机构(5)以及第一钻杆(15)向下移动到第一松杆位置并停止运动,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中控器启动上夹持器(10)夹持第一钻杆(15)的另一端,进入步骤六;
步骤六,中控器启动机械手(4)轻抓第一钻杆(15),进入步骤七;
步骤七,中控器启动第一减速机构(5)相对于第一钻杆(15)逆时针转动,致使第一减速机构(5)与第一钻杆(15)的一端之间的螺纹从锁紧状态进入到只是螺纹相接的松开状态,进入步骤八;
步骤八,中控器启动上夹持器(10)松开第一钻杆(15)的另一端,进入步骤九;
步骤九,中控器启动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拖板(6)将第一减速机构(5)以及第一钻杆(15)向上移动到收杆位置后并停止运动,此时第一钻杆(15)的另一端离开上夹持器(10)的夹持范围,进入步骤十;
步骤十,中控器启动机械手(4)重抓第一钻杆(15),进入步骤十一;
所述重抓为机械手(4)抓紧第一钻杆(15),此时,第一钻杆(15)相对于机械手(4)不能转动;
步骤十一,中控器启动第一减速机构(5)相对于第一钻杆(15)逆时针转动,同时,中控器启动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拖板(6)将第一减速机构(5)向上移动,致使第一减速机构(5)与第一钻杆(15)的一端完全脱开,进入步骤十二;
步骤十二,中控器启动机械手(4)将第一钻杆(15)送入杆仓(3),进入步骤十三;
步骤十三,中控器启动位于杆仓(3)内的支架转轴转动,致使支架转过一个用于存放下一根钻杆的放料位,进入步骤十四;
步骤十四,中控器启动复位机构复位,进入步骤十五;
步骤十五,收杆结束;
步骤十六,中控器启动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拖板(6)将第一减速机构(5)以及第二钻杆(16)、第一钻杆(15)向下移动到第二松杆位置并停止运动,此时,第一钻杆(15)的一端进入下夹持器(11)的夹持范围内,第二钻杆(16)的另一端进入上夹持器(10)的夹持范围内,进入步骤十七;
步骤十七,中控器启动上夹持器(10)夹持第二钻杆(16)的另一端,进入步骤十八;
步骤十八,中控器启动下夹持器(11)夹持第一钻杆(15)的一端,进入步骤十九;
步骤十九,中控器启动复位机构驱使上夹持器(10)相对于下夹持器(11)进行转动,致使第二钻杆(16)的另一端与第一钻杆(15)的一端之间的螺纹从锁紧状态进入松开状态,进入步骤二十;
步骤二十,中控器启动上夹持器(10)松开第二钻杆(16)的另一端,进入步骤二十一;
步骤二十一,中控器启动第一减速机构(5)带动第二钻杆(16)相对于第一钻杆(15)逆时针转动,同时,中控器启动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拖板(6)将第一减速机构(5)以及第二钻杆(16)向上移动,致使第二钻杆(16)的另一端与第一钻杆(15)的一端完全脱开,此时第一拖板(6)、第一减速机构(5)以及第二钻杆(16)仍处于第一松杆位置的松杆范围内,第二钻杆(16)的另一端仍位于上夹持器(10)的夹持范围内,进入步骤二十二;
步骤二十二,中控器启动上夹持器(10)夹持第二钻杆(16)的另一端,进入步骤二十三;
步骤二十三,中控器启动机械手(4)轻抓第二钻杆(16),进入步骤二十四;
步骤二十四,中控器启动第一减速机构(5)相对于第二钻杆(16)逆时针转动,致使第一减速机构(5)与第二钻杆(16)的一端之间的螺纹从锁紧状态进入到只是螺纹相接的松开状态,进入步骤二十五;
步骤二十五,中控器启动上夹持器(10)松开第二钻杆(16)的另一端,进入步骤二十六;
步骤二十六,中控器启动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拖板(6)将第一减速机构(5) 以及第二钻杆(16)向上移动到收杆位置,此时第二钻杆(16)的另一端离开上夹持器(10)的夹持范围,进入步骤二十七;
步骤二十七,中控器启动机械手(4)重抓第二钻杆(16),进入步骤二十八;
步骤二十八,中控器启动第一减速机构(5)相对于第二钻杆(16)逆时针转动,同时,中控器启动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拖板(6)将第一减速机构(5)向上移动,致使第一减速机构(5)与第二钻杆(16)的一端完全脱开,进入步骤二十九;
步骤二十九,中控器启动机械手(4)将第二钻杆(16)送入杆仓(3),进入步骤三十;
步骤三十,中控器启动位于杆仓(3)内的支架转轴转动,致使支架转过一个用于存放下一根钻杆的放料位,进入步骤三十一;
步骤三十一,中控器启动复位机构复位,进入步骤三十二;
步骤三十二,中控器启动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拖板(6)将第一减速机构(5)往下移动,同时,中控器启动第一减速机构(5)相对于第一钻杆(15)顺时针转动,致使第一减速机构(5)与第一钻杆(15)的一端之间通过螺纹锁紧一起,进入步骤三十三;
步骤三十三,中控器启动下夹持器(11)松开第一钻杆(15)的一端,进入步骤三十四;
步骤三十四,中控器启动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拖板(6)将第一减速机构(5)以及第一钻杆(15)向上移动到收杆位置并停止运动,进入步骤三;
步骤三十五,操作人员中途手动停止打钻,进入步骤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慧山智能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慧山智能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474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颈椎修复枕头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车灯焊接的组合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