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累枝虫为骨架的颗粒污泥系统强化生物脱碳和污泥减量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415482.7 申请日: 2021-04-18
公开(公告)号: CN113149191B 公开(公告)日: 2022-06-21
发明(设计)人: 彭永臻;但琼鹏;孙甜甜;张琼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2F3/12 分类号: C02F3/12;C02F3/30;C02F3/32;C02F101/30
代理公司: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刘萍
地址: 100124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累枝虫 骨架 颗粒 污泥 系统 强化 生物 脱碳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累枝虫为骨架的颗粒污泥系统强化生物脱碳和污泥减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SBR反应器内接种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以厌氧/好氧的模式运行,好氧阶段充分曝气保证好氧末无氨氮剩余,为累枝虫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2)投加累枝虫进入SBR反应器,驯化以累枝虫为骨架的颗粒污泥;(3)以累枝虫为骨架的颗粒污泥驯化成功后,利用累枝虫以非絮体细菌和悬浮生物颗粒为食的特性,在运行过程中实现系统强化生物脱碳和污泥减量的效果。本发明在SBR反应器内驯化以累枝虫为骨架的颗粒污泥,在系统中强化生物脱碳和污泥减量。本发明无需投加药剂,没有二次污染,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累枝虫为骨架的颗粒污泥系统强化生物脱碳和污泥减量的方法,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机物(COD)的去除以及剩余污泥的处理一直是污水生物处理领域重点关注的难题,水中的有机物需要进行生物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而导致水中缺氧。一旦水体中氧气供应不足,会使氧化作用停止,引起有机物的厌氧发酵,散发出恶臭,污染环境,毒害水生生物,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同时也会减弱甚至消失。而剩余污泥由于其较高的含水率(99%以上)导致对其处理效率较低,对剩余污泥进行浓缩、脱水、运输、焚烧等处理不仅费用高昂,并且难以有效杜绝二次污染。不及时处理的剩余也会带来新的污染,为细菌滋生提供环境,其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也会污染土壤、地下水。因此,进行有效的脱碳和污泥减量化势在必行。

原生动物可以以非絮体细菌和悬浮生物颗粒为食,因此具备吞噬悬浮絮体污泥以及颗粒有机物的能力,对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中,原生动物的出现象征着良好的处理效果。而颗粒污泥由于其良好的生物量保持作用以及对有毒有害良好的抵御作用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形成颗粒污泥的过程是一个多因素交互影响的过程,最新的研究报导表明累枝虫可作为颗粒污泥的骨架,细菌附着在累枝虫的枝干周围生长,从而促进污泥颗粒化的实现。利用累枝虫为骨架而形成的颗粒污泥不仅具备颗粒污泥的良好特性,并且还可以强化系统生物脱碳和污泥减量的功能。此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增加曝气或者是高级氧化去除难降解COD以及增加处理处置费用解决剩余污泥来说不仅可以节约运行成本,还可以降低运行难度,生物处理也不会带来二次污染。因此,以累枝虫为骨架的颗粒污泥系统强化生物脱碳和污泥减量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强化脱碳和污泥减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累枝虫为骨架的颗粒污泥系统强化生物脱碳和污泥减量的方法,通过累枝虫以非絮体细菌和悬浮生物颗粒为食的特性,在SBR反应器内富集以累枝虫为骨架的颗粒污泥。解决了传统有机物去除困难、费用高以及剩余污泥处理效率低、价格高昂等难题,利用以累枝虫为骨架的颗粒污泥的特性实现了强化脱碳和污泥减量的效果,经济高效的同时无外加污染,具有实际应用的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一种以累枝虫为骨架的颗粒污泥系统强化生物脱碳和污泥减量的所用装置包括城市污水原水箱(1)、SBR反应器(2);所述SBR反应器(2)设有搅拌装置(2.2)、空气压缩机(2.3)、转子流量计(2.4)、曝气盘(2.5)、DO/pH在线测定仪(2.6)、排水阀(2.7);

所述城市污水原水箱(1)通过进水泵(2.1)与SBR反应器(2)相连接。

应用所述装置实现强化生物脱碳和污泥减量的方法,具体启动与调控步骤如下:

1)在SBR反应器内接种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作为种泥,使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为3000±300mg/L,进入实际生活污水以厌氧/好氧的模式运行,每天运行4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厌氧搅拌90~120min;随后,好氧曝气150~180min,好氧阶段充分曝气,控制DO浓度保持在3-4mg/L,保证好氧末无氨氮剩余,为累枝虫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沉淀30min;排水10mi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5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