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料位检测装置、料仓及料仓的料位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6195.8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4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景强;张红伟;华岩;吕艳伍;李昕;张旭亚;谢晓东;周明星;张海洋;王希彬;任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龙成煤高效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河北龙成煤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22 | 分类号: | G01F23/22;B65D90/48;B65G6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黄燕 |
地址: | 474571 河南省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料位检测装置、料仓及料仓的料位检测系统,涉及高温物料的料位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料位螺旋,料位螺旋包括电机、螺旋轴和壳体,螺旋轴具有依次固定连接的螺旋轴一段、螺旋轴二段和螺旋轴三段,螺旋轴一段沿螺旋轴线方向上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轴一段和螺旋轴二段之间间隔有挡料板,螺旋轴一段和螺旋轴二段设置在壳体内,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螺旋轴的螺旋轴三段连接。本发明采用螺旋作为料位监测的装置,能够满足450‑800℃的高温环境、不需要担心煤焦油析出及煤粉干扰的问题,由于料位螺旋一直处于正反转状态,通过电流的变化可以迅速判定物料的位置,从根本上解决了误报、漏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温物料的料位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料位检测装置、料仓及料仓的料位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经热解处理后的煤物质需要经过料仓冷却、转送,冷却前的物料温度高达750℃左右,同时料仓往往连通着煤气,煤气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粉尘、油气等,而常规的物料探测技术如重锤探测、导播雷达、激光、微波、阻旋式、阻移式探测等,都不能满足煤热解物料的料位探测。目前的探测技术无法满足10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的物料高度探测,也无法满足煤焦油析出和煤粉环境造成的卡滞时,对物料高度的正常探测;存在误报率极高等问题,目前生产过程完全靠岗位工的经验判断,缺乏准确性及安全性。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354280A公开了一种干熄焦一次除尘器料斗料位的测量装置。热电偶通过套管插入异形莫来石砖的配合孔内,通过热电偶检测套管及异形莫来石砖的温度差。该方法存在测量内部的温度相对缓慢或延时的问题。其测温元件设置在料斗侧壁上,采集的温度数据不能更好的反应真实的物料温度。计算之后会有较大的误差,导致不准确甚至误报,影响操作进程及设备作业。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7505022A公开了一种高温物料位置检测装置及方法,通过在料仓顶部设置一系列长短不同的热电偶,配合PLC控制系统,根据热电偶采集的温度差来判断物料的位置,该方案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热电偶本身的特性,存在响应慢的问题,不能快速的判断出物料的位置,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尤其是在高温、粉尘及油气环境下使用一段时间后,热电偶表面不可避免的粘结有煤或粉尘,响应速度进一步延缓,甚至会出现误报问题。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位检测装置、料仓及料仓的料位检测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料位检测装置,其包括料位螺旋,料位螺旋包括电机、螺旋轴和壳体,螺旋轴具有依次固定连接的螺旋轴一段、螺旋轴二段和螺旋轴三段,螺旋轴一段沿螺旋轴线方向上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轴一段和螺旋轴二段之间间隔有挡料板以防止物料从螺旋轴一段进入螺旋轴二段内,螺旋轴一段和螺旋轴二段设置在壳体内,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螺旋轴的螺旋轴三段连接。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螺旋轴三段的一端设置有缺口以满足物料落入所述螺旋轴一段、所述壳体与所述挡料板形成的腔室内。
挡料板用于阻止物料从螺旋轴一段进入螺旋轴二段。使用时,通过正反转料位螺旋,借助挡料板实现物料的送出,从而持续对料仓中的料位进行检测。
挡料板的材质可以为耐高温、耐腐蚀材料,例如3010s不锈钢,或15CrMoR钢。挡料板的厚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自适应调整,例如10-1000m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料位螺旋通过电机与外接的变频器电连接,通过变频器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实现电机工作电源频率的控制和实时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螺旋轴二段和螺旋轴三段沿螺旋轴线方向上不设置螺旋叶片,为通轴。
上述的螺旋叶片只要能满足物料的传输即可,其螺旋叶片的厚度,螺旋角度以及所选的材质均可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自适应调整,也可使用市售的螺旋轴直接替换本申请中的螺旋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龙成煤高效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河北龙成煤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龙成煤高效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河北龙成煤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61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粘密封型排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远程医疗问诊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