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架型部件及侧滑角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6845.9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6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军强;李强;刘光远;范长海;刘大伟;魏志;王瑞波;许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G01M9/06;G01P1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吕玲 |
地址: | 622661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架 部件 侧滑角 试验装置 | ||
为解决现有的侧滑角试验装置难以开展变侧滑角试验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骨架型部件及侧滑角试验装置,所述骨架型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上设有第一泄流孔;所述第二支板上设有第二泄流孔;所述第一泄流孔与第二泄流孔相对设置,以减少侧滑角试验时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外侧的气流壅塞;所述侧滑角试验装置包括所述骨架型部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实现了纵横两个方向的支撑强度和刚度,通过设置泄流孔减少了侧滑角试验时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外侧的迎风面积,减弱了对流场的壅塞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架型部件及侧滑角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风洞试验是获取飞机等航空飞行器气动特性的主要手段,模型横航向气动特性的预测精准与否影响飞行器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在高速风洞中,横向试验主要靠双转轴支撑系统调节前后轴转动角度实现变模型侧滑角进行试验,在小尺度风洞中也可使用中部支架更换变角块的形式调节试验侧滑角。但这两种方法进行试验时都只能固定侧滑角变迎角,侧滑角通过手动更换机构实现,如果需要比较密集的侧滑角测点,试验经费和周期成本将大幅增加。
如采用横航向可转动的变侧滑机构试验,虽能实现试验过程中侧滑角连续转动,但机构的支板在较大侧滑角时迎风面积会大幅增加,造成试验段流场壅塞度大,且模型后方左右两侧流场不对称性增大,洞壁和支撑干扰影响增大,甚至导致流场无法建立,试验无法开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侧滑角试验装置难以开展变侧滑角试验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骨架型部件及侧滑角试验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骨架型部件,所述骨架型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
所述第一支板上设有第一泄流孔;
所述第二支板上设有第二泄流孔;
所述第一泄流孔与第二泄流孔相对设置。
作为选择,所述骨架型部件还包括设于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之间的泄流通道。
作为选择,所述泄流通道的宽度为第一支板或第二支板厚度的1-3倍。
作为选择,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均为弧形结构。
作为选择,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均为弯刀形结构。
作为选择,所述第一泄流孔和第二泄流孔均包括第一长条孔和第二长条孔;
所述第一泄流孔的第一长条孔与第二泄流孔的第一长条孔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泄流孔的第二长条孔与第二泄流孔的第二长条孔相对设置。
作为选择,所述第一长条孔横向设置,所述第二长条孔纵向设置。
作为选择,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平行设置。
作为选择,所述第一支板上分别设有第一迎风斜面和第二迎风斜面;所述第二支板上也分别设有第一迎风斜面和第二迎风斜面;所述第一迎风斜面与第二迎风斜面构成刃口结构;第一支板的刃口结构和第二支板的刃口结构相对设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侧滑角试验装置,包括所述骨架型部件。
前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发明实施例(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68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