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基于区域的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7143.2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3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金俊炯;金善爱;金一奎;卢高山;郑熙尚;赵大淳;崔诚佑;崔承男;崔正泌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40/22 | 分类号: | H04W40/22;H04L1/16;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郭放;崔春植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基于 区域 中继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基于区域的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源节点的工作方法包括:生成SCI的步骤,其中,SCI包括数据的资源分配信息、指示对于上述数据的HARQ响应的传输时刻的反馈定时以及指示中继通信的执行时刻的中继定时;将上述SCI传输至目的地节点的步骤;在由上述资源分配信息指示的资源将上述数据传输至上述目的地节点的步骤;以及执行监视工作以在由上述反馈定时指示的资源接收上述HARQ响应的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系统中的中继通信技术,更详细地讲,涉及一种通信系统中的基于区域(zone)的中继通信技术。
背景技术
为了处理激增的无线数据而在考虑使用比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或LTE-A,高级长期演进)的频带(例如,6GHz以下的频带)高的频带(例如,6GHz以上的频带)的通信系统(例如,NR(new radio,新空口)通信系统)。NR通信系统不仅可以支持6GHz以下的频带,而且可以支持6GHz以上的频带,且与LTE通信系统相比,可以支持各种通信服务和场景。例如,NR通信系统的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可以包括eMBB(enhanced MobileBroad 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低时延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海量机器类通信)等。需要用于满足eMBB、URLLC以及mMTC的各种要求事项的通信技术。
通信系统(例如,LTE通信系统、NR通信系统)可以支持侧链路(sidelink)通信。侧链路通信可以基于终端所在的区域(zone)而被执行。例如,发送终端可以将包括其自身所在的区域的信息(例如,区域ID(identifier,标识符))的SCI(sidelink controlinformation,侧链路控制信息)传输至接收终端,且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可以考虑各终端所在的区域而被执行。
另一方面,可以使用中继技术以扩大通信服务地区和/或增大通信容量。侧链路通信可以基于中继而被执行,在该情况下需要用于基于区域的中继通信的技术。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旨在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通信系统中基于区域(zone)的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旨在达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源节点(source node)的工作方法包括:生成SCI的步骤,其中,上述SCI(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侧链路控制信息)包括数据的资源分配信息、指示对于上述数据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响应的传输时刻的反馈定时(feedback timing)以及指示中继(relay)通信的执行时刻的中继定时;将上述SCI传输至目的地(destination)节点的步骤;在由上述资源分配信息指示的资源将上述数据传输至上述目的地节点的步骤;以及为了在由上述反馈定时指示的资源接收上述HARQ响应而执行监视工作的步骤。
这里,上述源节点的工作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生成上述SCI之前推定上述源节点与上述目的地节点之间的距离的步骤;将所推定的上述距离与上述源节点的通信覆盖范围(coverage)进行比较的步骤;以及若所推定的上述距离超过上述通信覆盖范围,则确定执行上述中继通信的步骤,在已确定执行上述中继通信的情况下,上述SCI可以生成为包括用于上述中继通信的一个以上的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s),且指示上述通信覆盖范围的信息可以包括在上述SCI中。
这里,可以使用上述目的地节点的区域(zone)ID(identifier,标识符)而推定上述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未经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7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