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动脉血管介入治疗的可视化介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7820.0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3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清振;刘琳;王正春;宰俊杰;李兴广;沈利锋;桂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313 | 分类号: | A61B1/313;A61B1/07;A61B1/05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凯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76 | 代理人: | 杨靖茹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动脉 血管 介入 治疗 可视化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动脉血管介入治疗的可视化介入装置。所述可视化介入装置包括:血管探管,内部设有穿行通道;传输光纤,可于所述穿行通道内穿行;成像部,连接在所述成像光纤的第一端,可随所述成像光纤于所述穿行通道内穿行;影像接收器,连接在所述成像光纤相对的第二端。能够快速的确定动脉血管的手术位置或病变位置,并且不会损害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动脉血管介入治疗的可视化介入装置。
背景技术
缺血性脑病、缺血性心脏病是致死致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首位杀手,一直是全世界医学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取得了巨大进步。影像设备不断迭代,造影剂不断进行更新,手术方式不断改进,人工智能也在此类患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便如此,心脑血管性疾病依然居危害人类健康凶手之首位。总所周知,时间是此类患者救治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如果能在发病现场进行救治或在医院能直视下找到病变部位,能不能节约通过X线透视、CT定位、超声等医疗影像设备和造影剂显示血管形态和病变部位;能不能节约通过影像设备和造影方式实现血管的成像,从而在血管中找到病变位置进行相应的治疗的时间?
在X线、B超或CT的引导成像技术有电离辐射损伤,对人体产生损害。有的需要在手术过程中不间断的向病人的血管中泵入造影剂,并且只能在辐射环境下才能实现造影。因此,该方式对病人以及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而现阶段的影像介入疗法的多数需要大型设备,在动脉血管的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通过造影的方式在动脉血管中寻找病变位置或确定手术位置十分困难,非常依赖主治医生的手术经验,另外放射线对病人和医疗相关人员有损伤。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动脉血管介入治疗的可视化介入装置,该装置用于动脉血管的可视化介入治疗,能够快速的确定动脉血管的手术位置或病变位置,并且不会损害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身体健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血管内的图像采集装置,包括:血管探管,内部设有穿行通道;传输光纤,可于所述穿行通道内穿行;成像部,连接在所述成像光纤的第一端,可随所述成像光纤于所述穿行通道内穿行;影像接收器,连接在所述成像光纤相对的第二端;其中,所述成像部生成影像,所述传输光纤传输所述影像并被所述影像接收器接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视化介入装置还包括:切口导管,一端设有切口针管,内设有中空的传导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光纤包括:导像光纤;导光光纤,连接在所述导像光纤的一侧;第一遮光层,夹设于所述导像光纤和所述导光光纤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像光纤为安德森局域光纤。所述传输光纤还包括:亲水涂层,设于所述导像光纤和所述导光光纤外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为红外光发生器,所述成像部覆盖连接所述导像光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像光纤为安德森局域光纤;所述成像部为凸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影像接收器为CCD相机或CMOS相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视化介入装置还包括:光源,设于所述第二端且连接所述导光光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为红外光发生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视化介入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影像接收器;显示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影像接收器发送所述影像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所述影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7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自熔式母线预防过电压保护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