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强化塑料板、加工品以及碳纤维强化塑料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8120.3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7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杉浦亮;保科有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叶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5/12;B32B27/04;B32B27/38;B32B27/40;B32B27/26;B32B7/12;B32B5/06;B32B33/00;B32B38/08;B32B38/00;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常怡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强化 塑料板 加工品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满足在不存在极端偏差的程度下具有各向同性的强度的碳纤维强化塑料板、加工品以及碳纤维强化塑料板的制造方法。该碳纤维强化塑料板具备:第一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其具有碳纤维无纺布和母材,该碳纤维无纺布含有纤维长度为10~70mm的碳纤维,且具有取向方向;以及第二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其具有碳纤维无纺布和母材,该碳纤维无纺布含有纤维长度为10~70mm的碳纤维,且具有与所述第一碳纤维强化塑料层的碳纤维无纺布的取向方向正交的取向方向,至少所述第一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强化塑料层每层以相同数量层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强化塑料板、加工品以及碳纤维强化塑料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强化塑料(以下,有时称为“CFRP”)轻量且具有高强度,除了钓竿、高尔夫球杆的球杆柄等体育用途、汽车、飞机等工业用途等之外,还广泛用于建筑物的加强等建设领域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缝制基材,其是使由多根丝束状的碳纤维丝相互并列地排列而成的多片片材,在相对于各个片材的碳纤维丝的排列方向为基准的方向而以不同的角度层叠的状态下通过缝线一体化而成的。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用的强化纤维取向片,其是将由单位面积重量为10g/m2以下的热熔粘接剂构成的纤维网接合于单轴取向强化纤维片上而成的,该单轴取向强化纤维片是通过以每1000根单丝的宽度成为1.3mm以上的方式对强化纤维束进行开纤扩幅而得到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5344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005-2311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1、2那样,在使母材浸渍于碳纤维的织布而成的CFRP的情况下,虽然其相对于与碳纤维的织布的取向方向为相同方向的强度优异,但其相对于与碳纤维的织布的取向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强度较差。因此,作为使用了碳纤维的织布的CFRP,强度有各向异性,从而作为辊、磨削用轮等的在强度上在不存在极端偏差的程度下要求各向同性的加工品的用途,这样的CFRP是不合适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满足在不存在极端偏差的程度下具有各向同性的强度的碳纤维强化塑料板、加工品以及碳纤维强化塑料板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碳纤维强化塑料板具备:第一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其具有第一碳纤维无纺布和母材,所述第一碳纤维无纺布含有纤维长度为10~70mm的碳纤维,且具有取向方向;以及第二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其具有第二碳纤维无纺布和母材,所述第二碳纤维无纺布含有纤维长度为10~70mm的碳纤维,且具有与所述第一碳纤维强化塑料层的所述第一碳纤维无纺布的取向方向正交的取向方向,至少所述第一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强化塑料层每层以相同数量层叠。
也可以是,具备:第三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其具有第三碳纤维无纺布和母材,所述第三碳纤维无纺布含有纤维长度为10~70mm的碳纤维,且具有与所述第一碳纤维强化塑料层的所述第一碳纤维无纺布的取向方向以及所述第二碳纤维强化塑料层的所述第二碳纤维无纺布的取向方向以45度的角度交叉的取向方向;以及第四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其具有第四碳纤维无纺布和母材,所述第四碳纤维无纺布含有纤维长度为10~70mm的碳纤维,且具有与所述第三碳纤维强化塑料层的所述第三碳纤维无纺布的取向方向正交、并与所述第一碳纤维强化塑料层的所述第一碳纤维无纺布的取向方向以及所述第二碳纤维强化塑料层的所述第二碳纤维无纺布的取向方向以45度的角度交叉的取向方向,所述第一碳纤维强化塑料层、所述第二碳纤维强化塑料层、所述第三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和所述第四碳纤维强化塑料层至少每层以相同数量层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叶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双叶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81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