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量自持醇氢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8240.3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8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蒋炎坤;王北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K5/08 | 分类号: | F23K5/08;C01B3/2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徐美琳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 自持 锅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量自持醇氢锅炉,包括:甲醇箱,用于储存甲醇;裂解机构,所述裂解机构的第一物料入口与所述甲醇箱的出口连通,用于将由所述甲醇箱输送至所述裂解机构的甲醇裂解;锅炉组件,所述锅炉组件的第一出口与所述裂解机构的第二物料入口连通,用于将所述锅炉组件热利用后的余热输送至所述裂解机构;所述锅炉组件的入口与所述裂解机构的第一物料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裂解机构的裂解产物输送至所述锅炉组件,以用作所述锅炉组件的燃料。本发明的能量自持醇氢锅炉,结构简单,燃料的燃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锅炉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量自持醇氢锅炉。
背景技术
针对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能源结构,探索寻找既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又对环境友好、能实现清洁利用的能源消费体系刻不容缓。燃气燃油锅炉市场庞大,是我国供暖设施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研究锅炉从燃煤燃油燃气改烧可替代的低碳清洁能源将有现实意义。
氢气是一种最理想的燃料,其完全燃烧,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有害物质,但氢气沸点低、不宜大规模存储和运输等缺点,成为限制其大规模使用的重要因素。甲醇作为替代燃料并成为氢载体,适合用于锅炉燃烧,具有较高的氢碳质量比、常温下为液态、便于存储和运输、分子结构简单等、易于重整和原料来源广泛等优点。但是,甲醇直接在锅炉中燃烧,其热效率相对较低,且燃烧过程中仍生成少量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产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量自持醇氢锅炉,其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解决目前甲醇锅炉燃料燃烧效率低、产物中不宜直接排放物质量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能量自持醇氢锅炉,包括:
甲醇箱,用于储存甲醇;
裂解机构,所述裂解机构的第一物料入口与所述甲醇箱的出口连通,用于将由所述甲醇箱输送至所述裂解机构的甲醇裂解;
锅炉组件,所述锅炉组件的第一出口与所述裂解机构的第二物料入口连通,用于将所述锅炉组件热利用后的余热输送至所述裂解机构;所述锅炉组件的入口与所述裂解机构的第一物料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裂解机构的裂解产物输送至所述锅炉组件,以用作所述锅炉组件的燃料。
优选地,所述裂解机构包括外壳、换热器、催化通道和催化单元;所述第一物料入口、所述第二物料入口和所述第一物料出口均开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催化通道容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催化单元容置于所述催化通道内;
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二物料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延伸至所述外壳外部;所述催化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物料入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物料出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醇氢锅炉还包括鼓风机构;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与所述鼓风机构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与所述锅炉组件的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醇氢锅炉还包括第一连通管道和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连通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甲醇箱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裂解机构的第一物料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上。
优选地,所述醇氢锅炉还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甲醇箱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锅炉组件的入口连通,用于将所述甲醇箱的甲醇可调节地输送至所述锅炉组件,以用作所述锅炉组件的燃料。
优选地,所述醇氢锅炉还包括第二管道和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外壳外部,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物料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壳连通,用于将裂解机构的裂解产物输送至所述外壳内以作为燃料,为所述催化单元提供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82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压抽吸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农业大棚雨水智能收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