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水环境外污染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8459.3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9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沁;陆化杰;陈静;冯虎年;宋新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沁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1/20;G01N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汪利胜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水环境 污染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水环境外污染监测装置,旨在解决取样管取到的水样准确度差,影响水质检测精准度的不足。该发明包括水质检测仪、取样组件,河道岸边埋设排污管,取样组件包括切换接头、均连接在切换接头上的取样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排污管开口端下方位置安装有集水槽,第一支管一端连接在切换接头上,另一端向下延伸到集水槽内;排污管内安装单向阀板;切换接头内安装可移动的切换塞,切换塞连接顶杆,顶杆一端向外延伸出排污管,顶杆另一端和单向阀板之间设有推动间距;河道内安装上下贯通的浮槽,浮槽内安装浮体,浮体上连接倾斜设置的顶推板;第二支管端部向排污管内延伸并穿过单向阀板位置,且第二支管置于排污管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质监测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河道水环境外污染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河道水质污染也日益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的乱排造成的。为了实时监测河道污染情况,在很多河道的排污口安装了水质监测装置,对排污口排出的水流进行水质监测,防止出现乱排现象,从而有效改善河道的水质。水质检测取样时一般是将取样管直接安装在排污口位置,长时间使用后取样管容易出现堵塞现象,当河道内水位超过排污口后,取样管取样不精准,很可能取到的水样是河道内水流的水样,而并非排污口排出的水样,影响水质检测的精准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水环境外污染监测装置,它在取样过程中不易出现堵塞现象,取样管取到的水样准确可靠,保证了水质检测的精准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水环境外污染监测装置,包括水质检测仪、取样组件,河道岸边埋设排污管,取样组件包括切换接头、均连接在切换接头上的取样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取样管连接到水质检测仪上,排污管开口端下方位置安装有集水槽,第一支管一端连接在切换接头上,另一端向下延伸到集水槽内;排污管内安装单向阀板,排污管内壁上单向阀板位置设有一圈定位凸起,单向阀板贴合在定位凸起端面上,单向阀板上端铰接在排污管上,单向阀板下端可向排污管开口方向转动;切换接头内安装可移动的切换塞,切换塞连接顶杆,顶杆一端向外延伸出排污管,顶杆另一端和单向阀板之间设有推动间距;河道内安装上下贯通的浮槽,浮槽内安装浮体,浮体上连接倾斜设置的顶推板,河道内水位上升到排污管开口位置后顶推板顶到顶杆外端将顶杆向排污管内推动,顶杆带动切换塞移动使取样管从与第一支管连通切换到与第二支管连通,同时顶杆内端顶到单向阀板上使单向阀板紧密贴合在定位凸起端面上;第二支管端部向排污管内延伸并穿过单向阀板位置,且第二支管置于排污管内。
河道水环境外污染监测装置工作时,通过取样管进行抽水取样,采用现有的水质检测仪对抽取到的水样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水质。
当水位低于排污管开口位置时,排污管内的水流冲开单向阀板向外流出,切换接头内的切换塞在初始位置,此时第一支管与取样管连通,通过取样管抽取排污管流到集水槽内的污水,也就是说此时取样到的是集水槽内的水。由于第一支管端部向下延伸到集水槽内,也就是说第一支管是悬挂式安装在集水槽内的,而集水槽内的杂质受重力作用会下沉,而不易进入第一支管内,使第一支管不易出现堵塞现象。
河道内水位上升到排污管开口位置后浮体上浮使顶推板顶到顶杆外端将顶杆向排污管内推动,顶杆带动切换塞移动使取样管从与第一支管连通切换到与第二支管连通,同时顶杆内端顶到单向阀板上使单向阀板紧密贴合在定位凸起端面上,此时排污管被截流,取样时,取样管抽取排污管内未从单向阀板流出的污水,避免河道内的水流参杂到污水中,导致取样不准确。杜绝了一些人在排污管被河道内水位淹没的过程中偷排污水的现象。当排污管内的水压高于外部水压时,单向阀板被向外压动,从而使排污管内的水流向外排出。单向阀板的设置避免了河道内水流向排污管倒灌的现象,保证了检测水样取样的准确性。
这种河道水环境外污染监测装置的取样管不易出现堵塞现象,取样管取到的水样准确可靠,保证了水质检测的精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沁,未经李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84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